尊敬的余叔叔以及博昊基金会:
您们好!
时光如梭,五年的直博生涯,一晃已经过去两年。作为博昊学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不断接受正能量,感悟余叔叔的不倦教诲,学习其他学子的奋斗与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很多自信,让我学到,人生最重要学会自助自强。
两年来,经历过失意,经历过学习的低谷,也陷入过对未来担忧的情绪中。但这些暂时性的不如意并没有阻碍我奋斗的步伐。对于家中,虽然有些事情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我自己觉得身为独子,在家中有事的时候没能在父母身边照顾,内心非常难过,以后不敢离父母太远,更不敢长期出国留学。
20多年来一直在读书,虽然自己一直独立,尽量减少加重负担,但是也还未能给家里很多支持。我平时也尽量省吃俭用,给家里陆陆续续打钱。虽然钱不多,只是让父母看到我能养活自己,更能为他们尽一份孝心,未来还有希望。尽管家庭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但我却不能因此颓废。
在北大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周围的人淘汰,就很难拿到奖学金。再者,北大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必须珍惜。不一样的环境,遇到的是不同思想的人,经历的是不同的事,学到的是不同的见解和更大的格局。正如小时候在乡村不知道何谓地球,何为宇宙,不知道基本的课本学习之外还应该懂得哲学、心理、经济等知识。
我在本科阶段的想法仅仅局限于学完基本的学分,为工作还是读研而苦苦纠结。殊不知,我现在了解到的北大本科生很多已经具备国际视野,他们基本的价值观以及批判性思维逐渐形成。他们能够掌握更多不对称的信息,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顶尖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实践。而我个人到了北大才发现,在北京,确实有更多机会,在武大我们觉得很难的事情现在却显得那么简单。
例如做科研发文章,在武大时,感觉发一篇中文核心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对北大的师生来说,这对很多人就是一句话的事,靠着关系和人情就可以让事情简单很多。关系就像一张网,网住了不同圈子的人。大家努力挣扎的,不过是让自己能够具备独特的资源,能够融入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中。
在读博的日子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不同的地方学习。在各种实践中,去了全国各地的很多地方,见识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自然风貌。也参与了不同省份的国土空间规划,也见识到了不同政府部门的办事风格,至少让自己知道有些工作确实不符合自己的性格。遇到传说中的大人物,其实发现他们也是普通人,让自己不那么自卑,也无形中给自己很多动力。
这两年,我还处于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发现我原来的见识太浅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现在也需要在不断地亲身经历中去塑造。过去一年里,参与诸多科研项目,获得“五四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团队作品获创意设计赛一等奖。发表了一篇一作一篇三作的英文文章。
博士生涯,第一年归纳为“厚积”的过程,完成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大量阅读文献,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及敏感度;第二年是博士阶段的“薄发”过程,把所阅读的零散知识有系统地归纳总结。接下来的第三年,是整个博士阶段的关键。选准一个好的科研方向,锲而不舍地做下去。博昊济学,我当铸鼎。路途遥远,不忘初心。 此致
敬礼! 李德龙 2017.07.04
作者/李德龙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级直博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毕业论文,2015-2016年度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团队作品获得2016年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目前发表1篇一作,一篇2作,两篇3作SCI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