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博昊结缘是在2009年的夏天,那时即将高中毕业,基金会在石首一中高三毕业生中择取部分学子进行资助,很感恩我能成为被资助的其中一名学子。大学四年,读研三年,一直都得到基金会的资助,很是感谢感恩。
2016年毕业就来到广州,到现在差不多两年了。前几天跟我们经理提了离职,提离职的时候跟经理的对话如下。 经理:离职有什么打算呢?
我:打算去考研,北师大的心理学,以后想做心理咨询师。
经理:你多大啦,还去考研,能不能不要这么任性啊?
我:今年27啊,我不是任性,我是真的经过慎重考虑下定决心的。
经理:那你学安全工程7年,工作2年,这九年就白白浪费了?
我:这9年对我来说不是浪费,尤其是工作这两年。是因为在这里工作的这两年我才有了清晰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才更加了解自己,才有了梦想。
经理:人生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你知不知道生活要面对多大的压力?
我:我知道,我知道很多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用尽全力。可是现在的工作是我一开始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对我来说成长空间也不是很大。工作两年来我自认对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做到了我能做的最好,但是这也让我更加看清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我查过心理咨询师现在的从业现状,也知道很多人满怀热情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因为收入过低无法保障生活而转行,我不知道我的热情跟他们相比孰高孰低,但是目前对我来说,这是我最想做的事,而我的性格就是,自己认定的事,一定要做到!
跟经理的谈话内容大致如此。是的。在工作两年之后,我决定辞职准备2018年的北师大心理学考研,目前已经在华南师范大学找好住处,住在学校里面的教师公寓,让自己回归学生状态,才更有学习效果吧。
大概是2017年12月,朋友问我有没有听过“泛性论”,没听过的我自然是去百度了一下。我对百度的理解是,泛性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基于性本能。当时反问朋友:那为什么说,食色人之性也?朋友没有回答。我思考了之后回答他:我认为泛性论并不合理,人的一切活动基于本能,但不仅仅是性本能,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实更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需求都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样的需求层次,所以大部分人的活动基于生理需求,而生理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和性。对于部分人来说,甚至可以一生不需要性,比如中国的佛教。
经过跟朋友的这一番讨论,我对弗洛伊德更感兴趣了,于是百度了很多弗洛伊德的理论,越看越认可他的很多观点,尤其是精神分析方面的一些观点。然后慢慢发现我好像对于这些心理方面的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愿意研究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才慢慢有了从事心理咨询师的想法。
有了这一想法之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
首先,国家在有意识地规范心理咨询市场。2018年取消了心理咨询师执业的考试,计划进行调整,据有关人士分析,调整发证部门,也调整考试形式,由原先的只考理论调整为理论结合实操考试。
其次,国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咨询的市场潜力很大。目前国人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还有所偏差,大家都认为去看心理咨询师就意味着自己心理有病,这是一个需要被矫正的观念。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这就跟感冒了必须得吃药或者看医生一样,需要我们正视才能解决。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就是帮大家正确看待这些心理问题,从而疏导大家的情绪。
最后,就是我自己对自己兴趣和潜力的了解分析之后,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匹配。在我看来,心理咨询师存在的意义是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质,用自己所学让来访者生活更开心。虽然没有正式从业经验,但是生活中我也有过开导朋友们的经验。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一个朋友家里进了小偷,朋友A很害怕,在微信群跟我们聊天,群里其他两个朋友也都很害怕,我很冷静地呵斥了另外两个害怕的朋友,不断转移朋友A的注意力,后来警察过来事情圆满解决,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还为自己的机智冷静默默点赞,结果放下手机去洗澡的时候,我开始害怕,想到很多恐怖片中的场景,从心底升起一种深深地绝望。我想这就是心理咨询师从业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来访者的情绪很有可能勾起你的相同情绪,让你陷在其中难以自拔。我也需要不断有意识地矫正自己这些情绪,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借助外界的协助。
以上,就是我想辞职准备考研的所有想法了。我想人生只有一次,既然有梦,我就要全力以赴去逐梦!不去努力拼搏,我将会永远活在一种遗憾中,努力过了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也没关系,至少我有试错的经验,人生不就是不断尝试不断经历的过程么,谁能保证自己的选择一定对呢?衡量对错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活着,开心就是最大的意义!现在一心一意逐梦的我是开心的!
作者/张丹 1991年生,籍贯湖北石首,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