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将至,昼夜均分。 是夜七点左右,珞珈山环山路已然灯光璀璨。 与余叔叔在校友之家前的拦路砸“偶遇”。 借此良机,聆听教诲。 并借网络之便,与大家一起分享。 满是干货,我尽量言简意赅。
01 学习科研——知其然,再进一步,知其所以然
余叔叔作为武大校董,时常和院士、科学家们一同“论道”,一边是人文社科出身的余叔叔,一边是理工科出身的科学家们。所论之事,事无巨细:或是世界从何处来?这样一个对本质的探讨,无关专业和领域,虽然有科学家已经说了宇宙大爆炸,但是什么使得宇宙发生大爆炸呢?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状态呢?或是空间物理中的量子纠缠,这种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科学家发现量子纠缠技术是安全的传输信息的加密技术,但为什么安全,却是还没弄明白的,余叔叔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追问,科学家是否只看到空间上没有改变,但是没有测出时间的轨迹?总言之,从现象,到本质,从某一门具体学科,到这个学科所代表的领域。纵使变化千千万万,只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就能把握变化发展的方向。
历来都是科学(技术)家之后,就该到哲学家出场,所以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切的科研都是去蔽和显现的过程,没有不存在的事物,只有尚未被发现的事物,思考问题,换个角度,也许诗人的思维是个不错的方向,天马行空。
学习科研中,我们要知道一个现象、概念、理论是这样的,还有百尺竿头,进一步想,为什么是这样的。
02 工作——颠覆者?or精英?
余叔叔作为商界成功人士,未到弱冠之年便只身独闯江湖。其经历之丰富;其经验之宝贵;其眼界之独到。非是我在吹捧,事实如此。
作为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我们,面临选择,我们的定位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目标可大可小,但是希望我们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对自己的选择或者再选择负责。
行行出状元,历史总在像我们证明这样一件事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你能做到精英,但是那些颠覆你所在行业的却往往是非该专业领域之人。
因为专业领域的人已经被既有的体制所束缚,你能看到一些创新,但根本上并未摆脱行业规则。当然,并不是只有做行业的颠覆者才是好的,因为一个行业的兴衰除了需要一个颠覆者这个必要条件之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准备。而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则必须要有行业精英使这个领域继续下去。
所以,将来的你,是想做颠覆者?还是行业精英?
03 生活——勿忘初心,不迷失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没有人能完全和社会脱离,即使你愿意。
踏入社会,不再是青涩读书郎。有人会大红大紫,也有人是消沉坎坷。大红大紫的人(部分)会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忘记了曾经的初心,曾经的诺言,曾经的真诚。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活不能长久的。消沉坎坷之人,自弃沉沦,不想让人知道,觉得与现实格格不入,这样的状态需要打破。
这是两种极端,面对诱惑的失控和面对坎坷时的消沉。变得迷惘、迷失、直至消失。
因此,生活中,应该尽早培养一些品质,尤其在学生时代,性格塑造成型,花花世界有精彩纷繁,但要能辨明是非,哪一种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样的东西又是我们值得坚守的。常怀感恩之心,一句话说出来太简单,而一句话的实现有时却需要一生。借此,我想说一下个人的看法,博昊这个大家庭接受了我们,我们在决定进入博昊的时候也知道博昊章程和条例,因此,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我们既然认定这个团体,那么我们是希望能做点什么的,至少在自己的生活中,为博昊留那么一点时间,参加参加活动,发一发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每天过完之后感觉没时间,其实闲暇时间已经足够让你做这些事情了,只是你可能选择刷一下微博,逛逛淘宝,一般而言,从表层看来,人的差别就在于对闲暇时间的利用。
04 身心修养
在珞珈山和余叔叔畅聊一个半小时,但并非促膝而谈,而是绕山而行,也非慢步,速度和山上行人无差,唯有一点小遗憾,珞珈山环山路在施工,不能环山。就这样来来回回,没有谁记住走了多少个往返,也没有谁去数有多少夜行人,期间也偶有爽朗畅笑,有缘观赏也逛了一个来回的小狐狸,不过没有来得及拍照。
回寝室看看到微信步数时,将近20000步,折算下来大概是10km,我背着书包,回到寝室都觉得双肩略酸。试想一下,我本科在武大龙舟队训练三年,身体素质比多数学生要强不止一点半点,都觉得有些疲乏。而余叔叔已过知天命之年,其间还要说话,对体能的消耗是不小的,然而余叔叔却未曾显出疲态,就连粗气也没有。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和余叔叔的接触与在读的博昊学子相比,应该是最多的。在大家心中,余叔叔是成功的商界人士,慈善家等等,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但由于接触的机会少,只能通过学校活动,或者发言去了解,这样就会有距离感,甚至还会有误解,所以只凭仅有的报道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是能面对面的交流,而能长时间交流尤佳。这些年与余叔叔从闻名,到见面,再到交流,每一次都在刷新着我的认识。更加深入认识余叔叔的博昊之心。
是非功过己心知,不为生前身后名。
05 后记
此文实属经验总结,并非万事之理。我是学哲学的,希望各位看官也能探讨指正,一起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看看,这里也推荐大家读一篇论文《论无原则的批判》(彭富春)。
丁酉年记于珞珈山夜谈归
作者/李进 武大哲院2012级本科,2016级硕士在读,武大第6年,博昊第5年,喜好思考,运动,艺术,互联网。想在读书期间就搞点大事情的朋友们快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