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 站点导航 | 设为主页 | 加为收藏 | 我要捐赠
首页 机构简介 | 新闻动态 | 学子风采 | 博昊风韵 | 心灵驿站 | 信来信往 | 学子推荐 | 资源中心 | 博昊论坛 | 我要留言
  欢迎您进入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网站!!!
 
 
公开信
杂文选摘
灵闪集
学子文集
其他
 
 
 
关键字:
查询条件:
 
心灵驿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灵驿站
三十八年后的我们
(发布日期:2017/12/29   已被点击:1761次)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时,留下的一首格调清新,意境深远的词作。作者当年在井冈山革命时,面对的是“敌军围困万千重”的战争险境,终日看见的是炮火,听到的是枪声,考虑的是工农红军和红色根据地的生死存亡问题,没有心情去欣赏井冈山秀色。

再次登上井冈山,一切已天翻地覆,故地不似当年,胜似当年,令作者由衷欣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写出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变换,而面对这人生的浮沉倥偬,在作者乐观胸怀的映衬下,更多的是“弹指一挥”的洒脱达观。
 
面对这个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时代,以及中国史上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我们是否能以一种颇具魄力的姿态去奋斗,以至匆匆数十年后,能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的豁达酣畅来回顾这走过的大半人生?
 
毕竟一个人的命运,不仅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覆灭。一起陨落的,还有曾引领世界一千余年的东方文明。
 
从那天起,中国告别了世界的中心,走上一条被加速超越的下坡路,再难赢得世界充满艳羡的惊叹。绝大多数时候,它只是随波逐流般地被动地参与着决定自己命运的进程。
 
算来三百多年已经过去了。
 
如今,一些世界政要、媒体、学者又把他们惊叹聚焦于中国。

经济方面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一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5年,“一带一路”愿景书发布,揭开了欧亚走廊的序幕;
2016年,亚投行正式开业,开始了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之旅。
 
军事方面
2016年1月18日,歼-20量产机成功首飞;
2016年4月19日,新型可分导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试验;
2017年4月26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002航母下水;
2017年9月25日,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交付。

地缘政治方面
2016年6月,和平搁置南海问题;
2017年8月28日,印度从洞朗地区撤兵;
2017年9月,新加坡总理访华;
2017年9月,中越两军高层进行边境会晤。
 
以上各个方面,都表示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有迈向舞台中央的趋势。
 
而说到趋势,就不得不提人类史上正面临的新一轮工业浪潮。

第一次浪潮中,农业的发展和轮子、帆船的发明促成了局部性的连接。这场发源于众多农业文明国家的浪潮,历时长达几千年,形成了孤立的几个文明发源中心。
 
第二次浪潮源于工业革命,浪潮中心先在英国,继而是美国。 但先后两次工业革命也没能彻底征服巨大的地理障碍(比如跨太平洋)与社会阶层的鸿沟。
 
第三次浪潮始于二战末期的美国,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这波浪潮給以前的技术成果插上了翅膀,地理障碍已可忽略,阶层分化也不再那么赤裸。 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连接这个概念,地球就像一个村落。

第四波浪潮则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引领。这是人类几万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也最有可能触及智能本质的时代。在这场浪潮中,中国市场是智能技术和应用场景结合的典型: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和高铁,已经成为老外们口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前不久新加坡人力部部长到了上海因电子支付而感到自己成了“乡巴佬”的新闻也从侧面说明,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再一次作为生活方式输往全球,中国正在重新引领世界的潮流。
 
这是以往 370多年,中国不曾达到的高度。

在这个人类开始探讨智能本质的时代,在这段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灯光下一步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旅程,作为中国人,我们的舞台将是全世界。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未来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特别是人格,视野,学识,体魄,那么我们不仅可能重塑中国,而且可能重塑世界。
 
正如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所说,“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一个省,你做一个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国,你做的是全中国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机会做全世界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十年以后,你做十年以后的生意。”

当今全球互联网巨头 –阿里巴巴的诞生,就是因为生逢其时地赶上互联网与全球电子商务井喷期,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
 
那时美国引领的第三次浪潮如火如荼,互联网早已走向民用。而另一个半球的中国,一切都还静悄悄。马云当时是一名英语老师,无意间接触到互联网,上网搜“啤酒”,搜出美国啤酒、德国啤酒、英国啤酒,却没有中国啤酒。他的第一反应是,中国要成为世界互联网的一环。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一个由出人意料,但却是对的念头,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朝着对的方向前进所带来的家喻户晓的故事。

不过,我们在为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
 
比如国富民穷,这种穷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目前国家虽然强大了,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如何提高,是一个值得动脑筋的问题,这不是时间问题;
 
比如贫富差距过大,这个问题不仅影响国家人民内部稳定,从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也是不利的:目前我国处于出口导向经济,如何转变为像美国经济那样,以国内消费为导向,这本质上是个如何分配经济增长成果的问题 -国家聚集了很多财富,但财富并没有到人民手里,所以中国人民骨子里并不敢像美国人那样消费;

比如全民教育问题,目前我国凭借廉价劳动力的红利,经济大概还能以这种发展 10年,但那之后呢?80,9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使得人口断崖式的减少,当这一代人成长为社会主力军时,人口红利也就消失殆尽,这个时候只能依靠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在教育 –传授人们与技能,将人们培养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前不久有篇文章《现实是有 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很警醒人,中国要想继续保持高增长,如何利用好劳动力是个具体的问题);
 
比如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尽管有户籍制度在起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未处于战乱时期,也未处于特殊的政治改革时期,而是处于一个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和医疗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时期 -教育和医疗又正是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 2个因素,所以农村人口止不住的往大城市涌,这种趋势将会继续下去,农村的人口将会越来越少,如何解决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的问题是又一难题;

比如创新问题,目前我们看到的百度,腾讯,阿里,华为等国际知名创新企业,都是民企,换句话说,在创造力方面,国企一直是乏力的,如何进行国企改制来调动巨无霸们的积极性,这涉及到太多利益方,难;
 
比如消费品低端问题,目前我国的消费产品还处于品质的最低端,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就连食品这种民之根本的产品都出现问题,但相信这方面的问题会随着经济和法制的进步而逐步赶上欧美国家;

比如民族主义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国内不断滋长的民族主义,我们中国人变得有实力有底气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但过度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则会演变为激进的民族主义,比如人民在因钓鱼岛问题向日本示威时,就转向以暴力的方式;一代人成长到一定时候,会以为他们已经是成人了,实际上还没有,这将会非常糟糕 –因为我们会逐渐发现,尽管我们有实力了,但我们能做的还是很有限,比如我们越向其他邻国施加压力,就更会让他们向美国靠拢;我们将世界划为 2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这种观念不利于我们开放与发展。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这是令人感到激动的,但由于以上种种问题以及地缘格局下我们看不见的波诡云谲,中国仍需适时地调整自己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如果目前的中国卷入一场战争,将面临内扰,冲突和动乱的危机,可能会陷入长期沉沦,而这一次的沉沦,会比以往都长。

前面提到总理以“乡巴佬”打趣的新加坡,不妨看看新加坡的治理之路。
 
新加坡于 1965年建国,如今人均 GDP全球前十,发展如此惊人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优越(港口航运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和越南战争时作为越南的基地之外,还因为新加坡政策的开放,敢大胆吸收西方的资金和技术用于发展自己的炼油、化工、造船、电子和机械等产业;同时,法制健全助其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当然廉洁的政府和稳定的政局也为其引来大量的投资;值得一提的还有新加坡的多民族政策,很好地协调了各个民族间关系;最后则是新加坡的务实,举个例子,2017年新加坡国庆,总理致辞要点有三:为新加坡的下一代打下更扎实的教育基础,帮助国人保持健康,以及更好地把握数码时代带来的机会。李光耀曾在一次访谈中,将新加坡的成功归功于三大特性:确保这是个让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安全国家,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以及确保每一代新加坡人民取得成功。这种务实是不是与我国,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大会必言“主义”和“梦想”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呢?

前面提到了中国的复兴之路,也提到了人类第四次浪潮。
 
可以看到前三次浪潮在大历史维度上,都推动了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但一旦把观察的焦距缩小,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对那个时代的个人产生了巨大冲击。
 
在新技术出现的初期,受益者是非常少的,他们通常只是那些掌握新技术或者使用新技术、从事新行业的人。其他人在短期内是很难受益的,甚至可能因为新技术的出现变得更加贫穷,因为机器抢了他们的生计。

面对即将到来得新时代,无论是哪个行业的工作者,为不被席卷而来的浪潮远远抛在后面,都需要终生学习。
 
但作为一个人工智能从业者,我也需要指出:我们并非处于一个人工智能的神奇大爆炸时代。人工智能还远远不是一门基础扎实的工程学科,它并不能为现在用数据分析问题提供强大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并不能将人工智能的发展理解为一个神迹,就像高楼非一夜而起,它是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发展的。
 
在这一领域,我们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事情我们还不了解,我们有可能要花上百年的时间,这个高楼大厦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尽管现在智能的风暴已经开始席卷开来。

以下是几个区别人工智能进展的场景:
 
1.一个会议室的摄像机,把它连接到电脑上后,它能区分哪些是人脸。但人类知道这个会议室有很多人,出口在哪里,我要小心台阶不能掉下去,计算机是做不到的。计算机做不到视觉场景的常识性理解。
 
2.人的声音可以通过话筒被计算机转化为文本,转化为语音。但人们可以在嘈杂环境中听清楚感兴趣的人的说话,计算机做不到。计算机并不能对特定声音来源进行捕捉。

3.计算机只能死记硬背,却没办法真正地回答问题。最先进的对话机器人也只能根据你们当前对话的前几句来查找数据库做出回答,而不能将你之前说过的所有话汇总起来进行思考,再做出自己的回答。

本质上来说,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就像一个正在学习中国话的美国人一样,当这个美国人坐在小黑屋中,我们塞进一张写有美国话的字条给他,他递出一张写有对应中国话的字条,我们能说他学会了中国话吗?不能,因为他只是有了一本英汉字典,只是在做翻译工作,但并没有学会中国话,并不理解中国话。
 
这就是我们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它不会自己思考,永远只是将训练数据中的常见内容作为真理。
 
这样一来,人类特有的创新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和长期决策能力,依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人工智能很难获得。当然,人工智能不能做的事情将会变得越来越少,以上的几个问题在未来十年会逐一得到一些基本解决方案,但不能很好地解决。

所以人工智能系统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智能系统,我们不太可能看到和人有同等智力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的人工智能。
 
很多人在讲“超级人工智能”,这类人一定没有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过,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AI领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多难。
 
抛弃那些外界的宣传,我们需要实际且准确地理解人工智能。
 
说到宣传问题,就不得不提一提目前的媒体环境。目前媒体传播的内容大多没有价值,要么是刻意挑拨煽动群众情绪,要么是无尽的花边桃色新闻,要么是标题故弄玄虚内容读来枯燥无味。

或许自古以来,了解真相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作为普通人,如果付不出那么多的代价去了解真相,那么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全然活在媒体所渲染的世界中。媒体报道的东西总是夸大其词,让人想入非非,还是多关注自己身边事更为真切靠谱。
 
同时,还引申出多媒体文化,多媒体文化最大的弱点在于缺乏关联性。我们可以在新闻里看完凶杀案就又获得某处狂欢的消息,在网络上一边留言拍砖一边用微信打情骂俏,我们无法专一地做一件事情,而且现实让我们越来越觉得,似乎没什么东西是值得专一去做的。文化越来越肤浅,因为选择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我们倾向于,东西应该越简单就可以得到才算越好,知识应该越容易理解才越接近真理。愚公移山也好,十年磨一剑也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好,已经变成了一种嘲笑。

我们在知道了许多类似于石油价格,国际局势,明星绯闻,凶杀推理的“大事”以后,基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知道它干嘛?因为大部分所了解的事情除了拥有娱乐性外,已经和自己毫无关联了,所以我们开始默认也许世界本来就是没有关联这样的想法,现实的大量娱乐挤占了我们的时间,但这些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我能做什么”,“我能改变什么”,“我真正可以得到什么又必须付出什么”这些最切身的需求并没有得到任何满足,这种虚空让我们感到饥渴,而导致我们更变本加厉地投入与己无关的娱乐活动中,这算不算恶性循环?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正如曾国藩所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地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世事纷纭,人生苦短,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身精神的修炼和品质的提高,才能享有更丰盈内心和更纯朴的快乐,外物再纷乱,又与自己的关系有多大呢?
 
我常在想,几十亿年间,地球上来来往往的生灵不计其数,这些生灵都曾有过一段波澜壮阔的生命;当一个生灵的肉体重新归于尘土,难道他就全然消失于这个宇宙了吗?是否他一生的记忆和随之而来的情绪会以某种形式的能量散发在宇宙中长存,以作为他存活过的记号呢?

身后之事,不得而知。
 
但至少我们应该趁生命正灵动之际,为手边的这个世界多带去一份公平,一份真诚,一份秩序和一份希望,这对于自身生命的富足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当我们年过半百,回首往事之际,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是以一种“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来评价这流逝飞快却又富足精彩的一生。
 
作者/周礼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2016届毕业生


关闭窗口  我要打印  显示评论  我要评论



版权所有: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13
网址:bohaojixue.com  鄂ICP备12010853号-1  技术支持:源道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