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离开校园已经十年多了,很快就满十一年了。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心里盘算着要写点什么,好好整理一下这十年来的经历。然而每次静下来回首,心里总是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不论是与同期的同学们相比还是与自己十年前的设想相比,都是相去甚远。十年里,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就这样悄悄的过去了。
第一份工作
2006年6月底,大学毕业,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深圳。之所以忐忑是因为当时签约的公司港湾网络在6月初突然被华为收购。到了深圳去港湾报到后,被安排在宾馆等待安置。一边联络已经上班的同学,打探那里尚存的招聘需求,一边抓紧时间继续复习,晚上大家凑在一起交流信息,然后看世界杯。一周以后,人事通知我们去华为面试,同时说明:本科生去慧通(也就是当时华为全资的外包子公司),研究生去华为。当时心情就十分郁闷了,同来的十来个人大部分人,当然也包括我都是心高气傲,在学校里就拒绝了慧通的面试的,只因为在传言里慧通是所谓的“二等公民”。然而在这个时候,只能先找个地方安定下来,然后再慢慢做其他的打算。
我记得那一天是周五,一大早我们十来个人坐328从蛇口去坂田,一路上花了2个半钟。连续4轮面试,跟校园招聘没什么区别。那一天除了面试之外就是等待,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研发中心食堂15块钱标准的自助餐让人很满足。晚上回去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于是又花了2个半小时回到了蛇口的宾馆。接下来的周末,大家都过得很放松,毕竟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没几天就收到通知去坂田华为基地报到。就这样开始了到华为上班的生活,虽然是作为“二等公民”。
接下来就开始了被称之为”洗脑”课程的大队培训,华为、华三还有慧通的人都在一起, 当然慧通的人占了绝大部分。认识了一些朋友,然而没过多久就陆续离开了。那时候的华为,名声是不太好的,因为在那不久前才发生了胡新宇过劳死事件。基层管理人员都是跑步上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简单粗暴的居多。对于我来说,这个是走上社会后面对的第一个选择,是走还是留?我还没来得及花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慢慢的由于工作上面临的挑战,已经没有时间来思考其他乱七八糟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就不了了之。就这样,开始了在华为里面没日没夜的工作。就这样,我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了。
二等公民的转身
开始上班之后,是跟华为的人一起,项目组里一般有几个华为的人,几个慧通的人,按照比例来说大概一半一半吧。在华为上班,每个人都必须带工卡,就是一个卡片装在一个塑胶袋子中,然后用一个带子挂在脖子上。比较有趣的是华为的工卡带是银白色的,慧通的工卡带是蓝色的。我们私下里开玩笑说华为的人是白领,我们是蓝领。有时候也有些调皮的同事称华为的是皇军,称我们自己是伪军。这些玩笑很形象的描述了我们当时的生活。
当然除了工卡和工号以外,实际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区别。每天都是写文档、写代码、参与讨论。周末通常是加一天班,休息一天,特别忙的时候加两天,双休的频率跟加两天的频率差不多。因为刚毕业,放假也没什么事,反而加加班倒是充实的多。只是大学同学时常会组织约会,电话通知我的时候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久而久之他们也不再通知我了。放假的时候,会找个网吧,去招聘网站上看看现在人才市场上需要的是哪些技能,回来再去书店买些相关的书来学习。
晚上睡觉前会看几页书,所以通常都睡的比较晚,早上也起不来。我住在华为基地附近的农民房,步行到公司15分钟。当时研发宣称是弹性上班,最晚弹性到10点。所以那一阵子我基本上都是掐着点在快10点的时候才到公司打卡。直到有一天主管来找我谈话,问我对公司是不是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我说没什么意见,在这里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看到他微微的笑了笑。接下来的一阵子我依然是快10点才到公司打卡。直到有一天晚上躺着的时候我回想起他这个莫名其妙的微笑,终于开窍了,原来他是在警告我。事实上我就是这样一个后知后觉的人。
很快,半年就快过去了,华为的人开始评定职级和配股,慧通的人只有羡慕的份。老大们宣称每个季度都有从慧通转华为的机会,然而实际上半年过去了,没见着一个。大队培训认识的几个人都陆续离开了。大家碰着面聚在一起的时候,互相吐槽,抱怨作为“二等公民”同工不同酬的无奈。有时候跟主管一起吃饭,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也很无奈,因为这是公司层面的政策,个人在大的政策面前是十分渺小的,他也无能为力。只是表示如果有机会帮大家申请加薪。这个想开也就那么回事,一个月多几百上千的,对于当时的生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该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所以也就释然了。因此,我的工作态度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那个季度我拿了A,这个算是最大的肯定吧。
很快一年了,公司又有新的政策来了。研发体系不再保留慧通的人员,现有的人择优转入华为,其余的解除劳动合同。我项目组有一位老慧通,比我早来一年,为人很热心,很多时候有问题找他都耐心解答,后来被解除合同了,一度让我心情很低落,还是那句话,在大的趋势面前,个人是十分渺小的。遇上这样的事情,不是谁的过错,好在他后来去了一家500强的公司,找到了好的归宿。而我因为上个季度的A而得以转入华为,从此结束了作为二等公民的生活。
单调而充实的生活
转为华为以后,工作上跟以前并没有什么区别,还是同样的办公地点,同样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还是那些老面孔,不过少了些人。留下来的人薪水都增加了不少,每个人都卖力的工作,生怕对不起拿到的这份薪水。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成长和进步也很快。
生活就这样简单的进行着。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也有越来越多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由于信息安全的原因,公司内部没有,不懂的东西也只能下班后上网搜,或者周末去书店找资料来看。因此,印象最深的只有重大攻关和出差了。
所在的项目组专门负责处理现网的问题定位和修复。由于对接的区域是海外的,存在时差,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上午比较清闲,下午就比较忙,晚上通常要坚持到11点多才能下班。突发情况需要加班到凌晨甚至通宵。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阿联酋电信现网升级出现了问题,原因是新版本的软件性能表现不如老版本,一升级就过载。一群老大们都过来盯着解决问题。大家凑一起讨论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我来修改,改完发给一线的人来验证。几次都不行,一直搞到深夜,连续一个星期,我在座位上修改代码,我的boss坐在旁边看着我修改,发现不对的地方直接指出来,然后他的boss坐在旁边低头看手机,最大的boss站在后面发牢骚,训人。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boss们通常在这个时候都凑一起了。
负责海外业务的支持有个好处就是有机会去海外出差,这个对于总部的研发生活来说,简直就是福利性质的休假。我第一次出差是在2007年底,去巴黎。当时是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出国,什么都不懂,出发之前还特地在网上搜了很久的过关的流程。然而下飞机的时候仍然还是出了洋相。飞机在戴高乐机场降落以后,每个人都下飞机去过关。我晕乎乎的跟着人流走着,突然意识到行李还没拿,于是准备倒回去拿行李。在快到飞机的时候,碰到一位飞机上的机组人员,他好奇的问我为什么回头走,我说忘了拿行李。于是他告诉我行李要过关以后才拿,于是带我过关,并指引我走到拿行李的地方。在海外最大的好处是事情不多,基本上不用加班,周末跟常驻代表处的人四处溜达。去客户那里则是要不停的等待,因为那时的华为在欧洲远不如其他友商那么受欢迎。
回来以后继续开始上班、加班、睡觉的单调生活。期间不断的有人来,又有人走,而华为就在这样的平淡中不断的壮大着,直至成为业界的霸主。在这样单调的生活里,偶尔会出现重大问题攻关和出差这样的调味剂,总体来说是单调的。
2013年初的时候,刚好30岁,我试图去换一个岗位,当时的我一直都很焦虑,害怕一辈子就这样过去。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最终跟主管的沟通不欢而散,于是在2014年1月份,我终于离开了华为。算上在慧通的时间,我在华为一共呆了7年7个月17天。
感悟
如果说在华为学到了什么,我的感受就是脚踏实地。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也不必因为别人的误会而辩解,只要脚踏实地,用行动去证明,时间自会说明一切。
[作者/林竞,华中科技大学2002级本科生,2006年毕业后长期在深圳从事通信设备行业的研发工作。先后在慧通商务、华为技术等公司工作。现在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做高级软件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