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 站点导航 | 设为主页 | 加为收藏 | 我要捐赠
首页 机构简介 | 新闻动态 | 学子风采 | 博昊风韵 | 心灵驿站 | 信来信往 | 学子推荐 | 资源中心 | 博昊论坛 | 我要留言
  欢迎您进入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网站!!!
 
 
公开信
杂文选摘
灵闪集
学子文集
其他
 
 
 
关键字:
查询条件:
 
心灵驿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灵驿站
胸 经 ——浅析胸怀之意境
(发布日期:2008/4/30   已被点击:2662次)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形容人有雅量,有宽阔的胸怀,是广义的说法。如果就其字面意思来理解,得出的结论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是错话。即使是再小的船,也无法在一个人的肚子里撑呀!如果按禅学的说法来定,这是参禅的第一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局限性理解和认识。在这样的知和识的情况下,肯定是不能得知宰相的肚子有多大,船在人的肚子里怎么个撑法。肯定的结论是宰相肚里不能撑船,船也不可能会到人的肚里去撑,按哲学的概念来说,这是狭隘地在认识事物和世界。用科学的话来说,这只是认识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理解胸怀的含义,没有认识胸怀中的意境,就更谈不上将自己置身于胸怀的意境中去,当然不会知晓“宰相肚里的船”是怎么撑的了。
      当你学问的知与识达到禅学的第二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时候,就会自然明白“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道理。那时的你就知道了宰相是宰相还有非宰相的存在,或船是船还有非船的存在。宰相非宰相,船非船的知与识达到了这一层面,说明你的知与识,已从局限的,狭义的,定格的宰相、船本体上的直显和直视的展现上,升华到广义的感知,得知了由此及彼,或从彼及此的互为转换的关系。这种思维认识的转化和发展过程,就是哲学名词由表及里的表里关系。用科学的话说:就是时间和空间都是与知识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从对宰相和船的直观直思,发展到思维意境中的“宰相”和“船”时,肚中撑船的原理和道理,就如同宰相的胸怀变成了浩瀚的大海,变成了广阔无垠的天空。变成了天空和大海的胸怀,什么样的东西和船装不下呢?何况一叶小舟呢?由静止固定的装不下船的胸怀,升华成了意境中的胸怀,将眼见、手摸、体触到的船变成了大脑思维中的船。将定格为水的定格突破到水是水又是冰的定格了。把在现实中视、触、摸的定格,上升到思、想、意的定格了。这一变化发展升华的过程,就是将己知和己识的两部分,融合融化成己的知识;这里的知是知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但不知为什么能撑船,换句话说:叫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里的识就是识其所以然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原理和道理的识。即是有了这样的知与识所融化到一起的知识,也只能说你达到了禅学的第二境界,使人明白了“宰相肚里”是可以撑船的,也驳斥了那些说不能撑船的人了。但为什么有的人达到了如此境界而还是做不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呢?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位真正肚里能撑船的人呢?那就必须达到禅学的第三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将是水的定格不仅突破成冰的定格,还应该突破水的定格,除了水、冰外还有水蒸气,还要知道水是氧和氢……许许多多的不同定格和不定格的定格去升华由己知和己识融化融合形成的知识,上升到将己知变成己智,己识变成己慧,而再次冶炼产生出受于己的智慧。这种智慧还应有个界定,决不是投机取巧的耍聪明的小智小慧。是从不融达到和谐圆融,将凝固的变成液态,静止的变成运动的,“死”的变成活的,从一面能看到两面多面,从不能找到了可能,虽然看的是山,却看到了山以外的山,见到的水,却看到的是水中水。其实看见的还是这里的山和水。这是为什么呢?归纳一句话,就是懂了大道理。大道理又是什么呢?这里的大道理就是老子讲的“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一就是道,道就是一切的道理,这样的大道理非大智慧者怎能理解?拥有这样大智慧的人就是真解老子先生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了。就知道了“一”和“万”的变换关系的人了,就会将意境中的胸怀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有了如此境界,还不能撑一叶小舟吗?如果还不能,请带上你的为什么,去看潮涨潮落,吸纳百川的大海吧!去领悟,去感知,天下的水都永不停息流入它的怀里,为什么不见它满呀!?知道了此中的答案的原由,就会明白大海为什么不拒细流,不拒洪涛,不拒污秽的缘故。真正明白此道理的人,心中就有小舟在荡漾了……我写此文时有一句感言送给有错爱者斧正:说己是,他不是,其事,都是,己事。
                                                                                                                                 余仲廉
                                                                                                                     2007年元月16日   

 


关闭窗口  我要打印  显示评论  我要评论



版权所有: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13
网址:bohaojixue.com  鄂ICP备12010853号-1  技术支持:源道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