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第五师高级中学支教一年,任教高二物理和高一数学、物理学科。
-
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任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武汉大学首批青年讲师团学生讲师。作为主要策划和执行者参与了第二届“珞研论坛”全国研究生骨干峰会的组织工作,打造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思想引领平台。
-
研究生期间,曾获“武汉大学实践育人先进个人”“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武汉大学研究生红枫辩论赛亚军”“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武汉大学军运会志愿服务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称号。

看我回头一笑百媚生
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
博昊,于我,是提起来就会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是想起来内心就会感到温暖的港湾,让我在珞珈山成长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自信,我想我会揣着这时刻颤动着的感恩之心,继续阔步向前,用行动去延续,延续“博善、济学、铸鼎、报国”的使命,延续爱……

匆匆二十余载,一生的四分之一,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度过。社交软件里的好友伴随着学习修炼的等级进阶填满了一路的坎坷,青春的懵懂、莽撞也在知识的裹挟中悄然地褪下钝色渐渐显露成熟,写在脸上,映在心田。这漫漫征途,知识、成绩改变着我们的命运,或主动,或被动。我们一直主动地触摸着、感受着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跃跃欲试。于是,识得花鸟草木,交有师长亲朋,踏过各种规则的红线,方知晓水火无情、诚信至上、仁者无敌……碍于资质尚浅,我们又不得不被动地背起行囊踏上学习之路,那日渐沉重的行囊里装着父母的操劳、寄托,匿藏着老师的耐心,还有儿时宏大的梦。这漫漫长路,挤满了同行之人,跌跌撞撞中,小心翼翼地前行,有人拽我们跌入谷底,有人把我们从泥沼里拉起,有人牵着我们走向真理,见证自然的规律与奇迹。偶尔驻足,在别人的眼里窥察自己,于比较中渐渐偏向内敛或开放。于我,回望来路,从九年义务教育到读罢高中、大学本科至硕博连读,一路上都在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少数人。学习的方法让我在生活里更加严谨和灵活,做人的道理让我在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

我是来自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级博士研究生邢权伟,师从龚健雅院士。
就在前几天,我在整理电脑文件的时候看到了大一时候的照片,看着那张青涩而又懵懂的脸庞,不由得勾起了从2012到2020年,这八年间在武大的许多回忆。照片和日记是个好东西,它会时常让原来的你浮现在眼前,我觉得这般岁月除了将我这张略显沧桑的脸颊雕刻的更加帅气之外,还让我多了份自信与笃定,具体表现在我的眼神比过去多了许多光,你看到了么?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关注青年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他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见识。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的主责主页,这毋庸置疑,但是今天我想就“行万里路”和“多读无字之书”跟大家分享一些见闻和感悟。
懂得分享是一个优秀的品质,它能让你快乐double,悲伤减半,当然还远不仅仅是这些,能遇到值得学习的人,get到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收获更加丰富的经历,就像是你把故事讲给了风,而风会把它吹遍森林的每个角落。

这就是命-蓝色衬衫
2019年的3月,樱花绽放的武大迎来了几位来自新疆博尔塔拉的伙伴-那是我曾经支教过的地方,支教的时候邂逅的一群可爱的人。16年的夏天,抱着对于曾经想支教的念头,抱着满腔的热血开启了需要30多个小时的路程、365天坚守的支教生涯。“当家才知油盐贵,为师方晓师难为”,遇到了他们更像是遇到了高中时的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可以肆无忌惮地穿梭在政教处和团委之间,恪守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把40分钟的课堂一分为二,一半传道解惑,一半授业,站在三尺讲台上两袖清风用一支粉笔书写着未来。一年时光,终身难忘。现在他们毕了业步入了大学散落在祖国大地,300多封信涌来了思念,一通通电话诉说着新的故事,关于好奇、关于困惑迷茫、关于曾经的难忘的课堂,偶尔把我也带入了初入大学时的回忆漩涡,翻看着照片、日记,或嘲笑傻傻的以往,或痴痴的感慨白驹过隙,或崇拜日记里喜欢反思的自己还有那么一丝文笔,现在,把我的被时间收藏起来的成长碎片整理成一口故事、一碟经验盛给你听,个中滋味,愿君品尝呐。

在新疆支教上课
自己是个看不见的东西,撞到了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你自己。

“青春是旧校服”主题演讲
在珞珈山求学的路上,本科四年的班长,支教一年的历练,在校近七年的学生工作时光,这般选择,让我沉迷的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一次再一次的反弹。我撞到了繁琐复杂的班级日常事务,有趣又需要独自面对的支教间隔年,形式多样且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反弹回来的有看得见的成长(比如眼睛里的光),有做事的耐心和诚心,做人的细心,成事的责任心,败事的反思复盘,沟通的同理心,实现梦想的决心……(省略号,这里我要加个省略号,其实对于学习,加了引号的广义的“学习”,这本无字之书,也是没有终点终章的,课堂外不是只有寝室,只有网络,还有操场,还有阳光,还有无数次的碰撞。)

与博导龚健雅院士合影
一直以来对于自己思维的逻辑,表达的方式,我有在尝试着不断地去完善,聆听了近百场的讲座(收获的有他们的故事、思想、语言逻辑、心态和幽默感),召开班会、走上讲台授课、参加辩论赛、从事外联部门工作、担任元旦晚会主持人、甚至是静坐在这里,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出自己的故事,就是要去摸索去反思并改正完善,形成自己的表达习惯。对于团队合作,管理经验、活动组织、沟通与联系,我们可不可以用学习的触角去尽可能多地参与其中,琢磨消化为自己的能力呢?螺旋式的上升这个过程是美妙的。
我所理解的要多读无字之书,是在相对自由的宝贵的学生时代,把万卷书付诸于万里路,把“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里自己的不同角色在生活中、在与人交流中、在对生活的细节感受中褪去钝色,渐渐显露出成熟。

截至今天,通过“办事、办公、办文、办会、办赛”等这些无字之书的积累,让我愈来愈体会到有字之书的重要意义,特别向往也特别希望在学长前辈们看来都是坎儿的深入学习科研的道路上经历磨练,不求能够像学术大牛一般专业十分过硬、Top文章无数,但也求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全力投入到专业学习、科研攻关中去,矢志不移的继续奋斗,扎实做到“手中有料,心里有数”,成为一个“全产业链式”的综合型人才。

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