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 站点导航 | 设为主页 | 加为收藏 | 我要捐赠
首页 机构简介 | 新闻动态 | 学子风采 | 博昊风韵 | 心灵驿站 | 信来信往 | 学子推荐 | 资源中心 | 博昊论坛 | 我要留言
  欢迎您进入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网站!!!
 
 博昊风韵—华中科技大学篇
 博昊风韵—石首篇
 博昊风韵—四川篇
 博昊风韵—2020博昊风采人物专辑
 
 
关键字:
查询条件:
 
袁锐
查看更多
博昊风韵   当前位置:首页 > 博昊风韵 > 目录
张文尧——我和博昊有个约定
(发布日期:2020/11/20   已被点击:985次)

张文尧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记者

2002级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媒专业学子,2003年加入博昊。曾任《光明日报》、《大公报》、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记者。2010年转入金融行业自主创业,现定居深圳。




转眼间毕业十几年了,犹记得当年大学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忧国忧民,各种激情的青春岁月光景,好不精彩。犹记得当年酷暑,和余叔叔一起走访三省学子家乡,一路颠簸和汗水,一路感慨和畅怀。而如今,人已经不是那个青葱少年,博昊还是那个令人神往的博昊。

 


我和博昊有个约定

 


这十几年来,我的经历很多,波折很多,难言精彩,但在内心的世界里,我还是那个我,不太一样的花火。

 

毕业后,我的经历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媒体经历和创业经历。毕业后做了三年媒体,先后在《光明日报》、《大公报》、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当过记者。从武汉辗转到北京,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如我的计划结束了媒体生涯,开启了去往深圳的雁南飞,目标是金融行业,是创业。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向往自由、燃烧热情的人。


没有继续做媒体的原因,说来话长。应该说我的媒体经历还是比较成功的,只是过程走得有些匆匆。在三家境内外顶级媒体都留下足迹,也留下了一些有分量的作品。经历非常综合,底层民生、都市市井、境内外的顶层视角都有体会和感悟,对于丰富人生认知和视野,丰富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十万记者皆卸甲,这是那个时代媒体人的一个特征,我所认识的很多非常优秀的媒体人都做了同样的选择。有新媒体革命的原因,也有难以言说的其他因素。每个人在用不同的方式应对时代的变化,有些人顺应,有些人选择另辟它途。有些人选择现实,有些人选择原则和情怀,无可厚非,各有各的精彩。


到深圳后工作了两年,那两年职场经历还算顺利,进公司半年后升职为团队经理,在当时深圳最高楼也带了四五十人的团队,收入还算可观。有了一些积蓄,28岁在福田开了一家公司,开始创业生涯。创业经历目前为止不太成功,也不值得多说,可以侧重谈谈其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这十几年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房价的上涨,让人哭笑不得。记得刚到深圳的时候在地产公司工作的同学喊我去南山买房,那时南山房价一万左右一平,买下来还是可以考虑的,但我当时单身,觉得南山偏远便没有下手。我姐姐也劝我买房,而我心里一直想的是创业,还说房子什么时候买不可以呢,它是老百姓的必需品,应该不会乱涨价,最终都没有行动。事后的结果大家都清楚了,现实就是这么令人唏嘘不已。是现实错了吗?现实永远不会错,错的只有自己。为什么?因为没有看到全局,没有看懂社会的趋势和变化。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看不懂时代,便看不到方向。


2011年在深圳福田创业,头发就是这么熬掉的


创业这件事,需要的不仅是勤奋和努力,这只是成功的基础条件,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往社会正在淘汰的方向着力,注定是缘木求鱼。往一个没有机会的地方努力,自然很难成功。至于人和,任何事情的成功,人始终是最核心因素,人的创造力是决定性因素,而团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良好的社会关系也必不可少。商业社会,对成功的追逐都是与人的竞争,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自然不会有更多机会给你。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关键门槛和突破点,可能需要一些基础条件,有些是资本门槛,有些是专业门槛,是否具备和能否突破,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的出生条件都有限,当唐吉坷德的本钱很小,容错率很低,有所为,更要谨慎而为。


这里着重说一下社会关系。博昊学子出自贫寒家庭,能够在那样的条件下脱颖而出走进理想的大学之门已经证明大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必定是努力的、勤奋的。对大家而言要把事情做好的难度并不大。然而,社会万象,不仅仅是把事情做好就行。在职场,在团队,在体制内,做人很多时候比做事更重要,如何和谐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过程,却几乎很少去从这方面去让我们获得知识和经验,特别容易在这些问题上碰壁。我们在社会上能走多远,也是在人群中能走多远,具有穿透人际和社会关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这正是贫寒学子家庭所欠缺的,也是我们需要重视和改变的。


2006年和余叔叔一起走访学子家


我们共同的博昊家园,是一个充满温情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地方。作为第一批受资助的学子,我们这批人的感受应该也是最深的。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可能感受不到当年我们上大学时候的社会状况,那是农村十分困难的几年,几乎到了种地都要亏本的状态。几千块的学费对于每一个寒门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姐姐高我一个年级,头一年考上二本,因为家里经济无力承担,父亲只得忍痛放弃。姐姐一路哭着坐火车南下去东莞打工。那时候的二本在现在也是一类大学,一个农村女孩子能考上这样的大学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然而只好就这么生生放弃,我到今天都能想象父亲和姐姐当时心里的酸楚。我很清楚家里是为了让我能够读书,只是因为我的成绩比姐姐要好一点。我虽然考上了华科,其实我心里一直是很沉重的,姐姐为我做了这么大的牺牲,让我有几年时间并不是那么自信,心理包袱很重。


不说学费,就是每个月三四百块钱的生活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了基金会的资助,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慈善环境也不像现在,包括大学里的各种助学机制和奖学金机制,和今天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在没有得到基金会资助之前,寒暑假我们都要出去找家教,赚钱减轻家庭负担。我记得很清楚,有两份家教,一份在汉阳,一份在汉口民意四路。从城建学院门口(当时我们住在东校区)坐公交车过去都要一个半小时,走到学生家里差不多都要两个小时。夏天特别热,天天这么跑身体素质还算不错的我都吃不消。有一天中午汉阳家教,天气太热,一阵头昏,胃酸都吐了出来。


得到基金会的资助之后我们不再担心平时生活的问题,才有更多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我高中读理科,去新闻学院完全是不懂怎么填专业的结果。信息闭塞,家里也没什么人能对怎么填专业给什么意见。(我记得唯一一个给过意见的是我四姨,她是医生,建议我学医。回头想想,倘若听了阿姨的话没准现在是一名医生,和梁宾勇、杨安忠也许是同学。我想学医的话我应该是个好医生吧。)读高中的时候学得最差的就是语文,个性又内向害羞,最终选了个和自己调性这么不搭的专业,内心十分挣扎。当时最头疼的就是写作,而写作又是这个专业必须拿下的基本能力。于是从大二起辞掉了团支书的职务,一头埋进了图书馆,看书读报,文学类的杂志不管是什么都翻来读,平时也经常去听学校的人文讲座。用最笨的方法去积累量变,强行输入。刚开始的时候时常在图书馆读得昏昏入睡,不过时间久了还是有效果。阅读量大了,慢慢开始写写,逐渐开始有了感觉。大二大三两年的输入积累让我的自信心强了很多,也通过这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不断扩大了视野,丰富了认知。更进一步从书本中认识到更广大的文化、社会、人生,认识到了自己,对自己做了充分的头脑风暴,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为我日后顺利进入几家大媒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头想想,如果没有基金会的资助,是不是就少了一个能写几个字、针砭时弊、弘扬社会正气、坚持原则到底的张文尧了呢?


2006年和余叔叔在一起


毕业工作之后国家助学贷款是还掉了,基金会的资助我们却一直欠着。没有人催,却只有对我们的不尽的关心。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呢?余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做了帮助这么多人的善举呢?


作为首批学子,我们是幸运的。那还是个手写书信的年代,我们每个学期给基金会写的信,余叔叔都一封封手写给我们回复,他一个人回我们六十人。上次在基金会看到那些信件都还完好的保留在基金会给我们每个学子保留的档案里,不胜唏嘘和感慨,感动油然而生。我们是得了多大的福报,被一个和我们素昧平生的人如此的关爱。他背后又蕴藏着多么大的关怀和期望呢?


参与社会公益,被评为深圳优秀义工和荣誉市民


有幸自基金会成立后一直担任基金会的理事至今,我深知这是余叔叔对我的莫大的厚爱和期望。对基金会的这种慈善行动,从一开始我就思考过它的珍稀和社会意义,这是一个人的大爱,也是社会的大爱,并不常有的大爱,何其珍贵。大学毕业第一个月就跟着余叔叔去走访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贫困学子家庭,亲眼目睹了学子家里的情况后,更加明白了这份事业的意义和伟大。余叔叔这是由己出发,种一颗爱的种子,培育社会一片爱的森林。不仅如此,他还要培育这片森林成为一片越来越大,永远延续的绵延不绝的爱的森林。它不仅是个人的爱心和情怀,更是对民族和国家的底层扶持和爱国精神的延续,是感恩文化和民族精神脊梁的延续。它更大的使命是成为底层人民的精英助学和培养平台,继往开来,让更多人记住对社会的感恩、对底层民众利益的保护和代言,为创造一个更和谐、阶层不撕裂的社会而努力。这是一种付出和探索,用行动去推进解决人类历史上没有逃离过的、因为社会撕裂形成的兴衰周期和持久均衡发展的问题。这是毛主席的理想和情怀,而这个思想的火种,将在我们身上延续。


这是何其伟大的理想和情怀!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付出不的不仅是金钱,还有余叔叔和家人的巨大心血,和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的道德水准和能力能经受得住这个考验,能够接过这一棒吗?我曾经是悲观的,但余叔叔二十年来不管遇到多少辛酸和打击,依然如初的坚定不移的行动,越发让我看到这件事是乐观的,而且是一定可以实现的。尽管它注定会遇到很多坎坷,社会如流沙,它总是会让流沙吹走,而它终究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行,最终聚沙成塔。


呜呼哉,叹息不已,我们深知其中的责任,也更多的努力,特别是我自己。

 

 


我的两个宝贝


在基金会感受过太多感动和励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永远在不求回报的付出,始终给与大家爱和关怀;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纵使上天对我们并不厚爱,但每个人却以如此的不屈和奋进去改变命运,始终坚守和捍卫、弘扬社会底线和正能量。遇见你们所有人,都是我今生莫大的荣幸和骄傲!


从我受到基金会资助的那一天起,我的心里就有一个约定,如此珍惜的大爱的事业,有我一份!为社会做贡献,一定有我!博昊的美好事业,一定有我!


关闭窗口  我要打印
版权所有: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13
网址:bohaojixue.com  鄂ICP备12010853号-1  技术支持:源道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