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介绍 | 站点导航 | 设为主页 | 加为收藏 | 我要捐赠
首页 机构简介 | 新闻动态 | 学子风采 | 博昊风韵 | 心灵驿站 | 信来信往 | 学子推荐 | 资源中心 | 博昊论坛 | 我要留言
  欢迎您进入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网站!!!
 
 博昊风韵—华中科技大学篇
 博昊风韵—石首篇
 博昊风韵—四川篇
 博昊风韵—2020博昊风采人物专辑
 
 
关键字:
查询条件:
 
袁锐
查看更多
博昊风韵   当前位置:首页 > 博昊风韵 > 目录
杨安忠——我到博昊的心路历程
(发布日期:2020/11/13   已被点击:1202次)

杨安忠




2002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2003年加入博昊,2009年毕业后到恩施州中心医院骨科工作,武汉大学骨科学博士在读。现弃医投身博昊的事业。


我到博昊的心路历程




工作经历

 

我的家乡是湖北省最穷的地方,山大人稀,经济落后。2009年毕业之后,应母亲的再三要求,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骨科医生。原本我是不愿意回去的,奈何拒绝不了母亲的各种游说。家境不好的孩子对母亲都有一种特别的依恋,虽然百般不情愿,最终还是顺从了母亲的意思回到了家乡。到了岗位上,所有的工作我都尽心尽力去做,从最开始工作的彷徨到后来的得心应手,经历了很多。时光荏苒,这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不知道救助了多少患者,不知道做了多少台手术,反正每天从一踏进医院大门就开始了旋转陀螺一般的工作,交班、查房、换药、开医嘱、办出院、手术、术后观察、安排第二天的手术及术前谈话……有时候半夜来了急诊,可能一夜都不能休息,第二天照常要忙碌一天。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患者打交道。当患者手术效果欠佳,或者出现了并发症时,我内心是慌乱的,总想着尽一切努力挽回。当患者在我手里治愈出院时,一个微笑、一句感谢就让我很满足。那时候,我在想,或许这小小的手术台就是我的一亩三分地吧。


医院每天都上演着人间的悲喜剧,人性最美善和最丑恶的一面都能看到。一开始,我会感动于一幕幕的真情流露,我会憎恶那些道德败坏的人,时间久了,一切都逐渐习惯。有的人会说医生心肠硬,是冷血动物,我只能说见惯了人性,见多了生死,也就心如止水,见怪不怪了。我只需要牢记一条,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患者,我都以真心对待,真心换真情,绝大多数的患者最终都感谢我对他们的治疗,至于那极少数刁钻的患者,我就当疥疮之疾,不足挂怀。如是之,始终保持平常心对待工作中的一切顺利与不顺,也就不会经历大起大落,不会感觉大喜大悲,才能理性而平静的面对一切,即使工作中面临危机,往往也会化险为夷。


十年的时间,我从一个热血青年进化为中年大叔,身材走了样,两鬓已有斑白;十年的时间,我成了家,有了可爱的孩子;十年时间,我有了固定的交友圈,经常约三五好友聚会聊天。十年的时间,我已能看到我将来退休时的情形了:偶尔查查房上上门诊,三五好友打打牌吹吹牛,儿孙膝前绕,油盐酱醋茶,生活优哉游哉,直到生命尽头。难道这就是我的一生?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一生?是不是实现了我当初的远大理想、豪言壮志?我内心是否还有曾经的冲劲和激情?我时常扪心自问,不得要领。


2006年摄于华中科技大学喻园


博昊的理念

 

   今年六月份,余叔叔突然把我们几个华科的博昊学子拉进一个群,让我们组织一次会议,主题是有关博昊的发展传承。我们几个学子都觉得云里雾里,没能领略余叔叔的意思。于是,带着满心疑问,我们相约来武汉找余叔叔问个明白。见面后,余叔叔给我们讲了他的长远计划和终极目标,并详细的介绍了博昊的价值理念,我们听完后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原来余叔叔的理想不是单纯的资助三千名学子这么简单,他还希望能让他的这份事业一直传承下去,由点及面,像一张网一样逐渐铺展开来,培养更多的精英,能够更深入更广泛的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让整个社会更和谐更美好。从两千年初最开始资助博昊学子时,余叔叔的思想体系就已经成型,这些年也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的资助越来越多的学子成才。原本计划用三十年的时间来完成阶段性目标,但今年新冠疫情突发,并产生了蝴蝶效应,国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使余叔叔提前启动传承发展计划。


我听完了突然有种冲动的感觉,这不正是我所想要追求的人生价值吗?能够在如此宏大的计划里贡献一点力量,和博昊的兄弟姐妹们齐心协力,以推动社会更深层次的改变,何乐而不为呢?回家后我反复思考,始终觉得余叔叔的话吸引着我,让我兴奋不已。每天晚上和其他几个学子语音聊天分析余叔叔的理念,一聊就是半夜。


八月下旬,博昊传承发展会议在武汉召开,来自五湖四海的博昊学子代表济济一堂。互相寒暄过后,余叔叔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系统的向大家介绍了博昊的理念和价值体系。参会的人听得如痴如醉,即便在炎热的午后也无不是精神抖擞。所有的人听完后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余叔叔这些年所有的贡献就是为了实现博昊理念。两天的会议,数次的热烈讨论,仿佛给所有人打开了一扇窗,发现了新大陆,看到了一片未知的美丽世界。经过这次会议,我对博昊的事业和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许这就是我一直扪心自问而不得要领问题的答案吧,冥冥中似乎早有了注定。


2020年8月摄于武汉余叔叔的循善居



与博昊之缘

 

2003年,我加入了博昊,结识了余叔叔,迄今已十七年。这十七年来,我和博昊始终保持着联系,经常参加博昊的活动与聚会,和余叔叔也经常书信短信交流互动。我始终认为我是何等幸运,能加入博昊这个大家庭,能认识余叔叔这位有着丰富思想、有着非凡的坚持能力、有着高尚恒定美德的人。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生病在武汉住院,仰卧病床正是孤独无助的时候,余叔叔发来了祝福春节的信息。一时间我百感交集,把一腔苦水都向余叔叔倾倒。余叔叔安慰我说,没事没事,我来看你。本以为是一句安慰的话,结果一个小时以后,余叔叔张阿姨就带着几个博昊的学子出现在我的病床前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感动处。这是我此生难忘的一件事。


在疫情爆发之初,武汉经历了极大的苦痛。人心惶惶不说,医疗、生活物资极度匮乏,虽然有很多渠道调配、捐赠,对于千万人口的城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我们在远处虽然时时牵挂,也只能干着急。每天看到余叔叔的侄子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没日没夜的运送分发余叔叔捐赠的各种物资时,我在想博昊学子能否集中起来为武汉抗疫做点贡献?于是,我给余叔叔发了一条信息,表达了这个意愿。一会,余叔叔的电话打过来了,带着沧桑和疲惫的声音说:“我很想我们博昊能在这次疫情中有所作为,但是我身边没有博昊学子来帮我组织、策划、安排、接洽各种事务,博昊基金会这么大的组织,博昊学子这么多人,在国家有危难时不能及时伸出援手,只能袖手旁观,实在让我觉得可惜。我现在年龄逐渐大了,身体状况也不是太好,很多事情我已不能亲力亲为,我是多希望有博昊学子能为我分担一点事情啊!”听完余叔叔的话,实在让我汗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由基金会资助,早已踏入社会的学子没有为基金会做一点点事情,没有为余叔叔分担一点责任,这让我内心感到不安。


疫情期和同事一起搬运抗疫物质



博昊的召唤

 

现如今,博昊的事业吸引着我,而我现在家庭事业都很稳定,我愿意丢下一切,离开舒适区去做这个充满未知的事业吗?我愿意暂时离开我可爱的孩子、贤惠的妻子去远方迎接这个挑战吗?我一遍一遍的反问我自己。在很多次的挣扎中,我决定追随我的内心来选择。虽然我不能学习孙中山先生弃医从政,开创了伟大的功绩,也不能效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成为一代大文豪。可是我有机会追随余叔叔的脚步,或许能为博昊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或许能为社会的进步做一丁点奉献,我何乐而不为呢?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天气变冷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世界经济倒退已成定局,世界格局或将有大的变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情况的持续恶化必然会导致国家内和国家间的矛盾升级,发展到了一定的临界点,转移矛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战争。所以,中国也要做好随时发生战争的准备。如果战争真的来临,我们博昊人也要把爱国的理念付诸实际,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聚沙成塔,集中最大的力量来作出我们最大的贡献。未雨绸缪,我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把所有的学子联络组织起来,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响应。不管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还是为了博昊,我都义不容辞地要首先站出来担起这个重任。于是,一个朝阳初升的清晨,我登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


我和我可爱的宝贝们



到博昊后的感受

到博昊以前,我们想象中的余叔叔是无所不能的存在。我们以为他除了经营公司外,每天都是过着高朋满座、饮酒喝茶、看书写诗、挥毫泼墨的日子,何等逍遥快活,何等自由自在。想想若不是有很多空闲时间来创作,怎么会有这么多著作、诗歌、杂文和灵闪句面世?若不是有很多空闲时间来学习,怎么会在哲学、美学、书法领域有这么高的造诣?但在我到博昊十余天后,所见所闻与我们想象中的情景大相径庭。余叔叔每天很忙,公司的事、家庭的事、社交上的事、学术上的事,大多数的事都要亲力亲为,从早到晚忙得团团转。而让余叔叔最上心、花时间最多、也是最耐心的是与博昊有关的事,学子们的动向要过问、学子们的疑问要解答、学子们的困难要解决、学子们的事业要指导。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几乎占据了一整天的时间。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挤出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隙来创作和学习。余叔叔的身体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长期受睡眠呼吸障碍、颈椎病、肝功能不良等多种慢性疾病折磨。就是在这种身体状态下,余叔叔仍保持高效的工作和学习状态,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奋进和坚持。正应了那句话: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余叔叔经常说,我的身体、我的时间都不是我自己的了,我要贡献给大家,大家都过好了,我也就好了。余叔叔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博昊办好,让博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让所有的学子都能依靠博昊来吸取养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成才后又投身到博昊事业中来,帮助更多的学子成才。如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子子孙孙开枝散叶越来越多,博昊事业薪火相传,燃遍神州,泽被世界。


余阿姨每天从早到晚都坐在电脑前编辑整理博昊学子来稿,维护博昊公众号等日常事务。阿姨常年在电脑上工作,对身体很不好。和余阿姨闲聊的时候,她说:“我们就是要把博昊学子全部推送出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博昊的孩子,让博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这样对所有的学子发展都有好处。”说起博昊的学子,余阿姨如数家珍,对大多数的学子她都了若指掌,说起一些有趣的故事,阿姨还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我想,若不是真的喜欢,怎么会记得学子们的点点滴滴?若不是真的热爱,怎么会把繁琐的工作做得这么细致?



我感动的是余叔叔余阿姨把所有的学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创造一切有利的环境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希望我也能和他们一样,尽我所能,为博昊事业的发展,为博昊家人的团结,为博昊学子的成长贡献我的力量。所有的博昊学子,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关闭窗口  我要打印
版权所有:湖北博昊济学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13
网址:bohaojixue.com  鄂ICP备12010853号-1  技术支持:源道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