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文综成绩如我意料的那样差,进入了武汉大学,却未能在专业选择上如愿。带着一年后有机会调换专业的期许,以及刚从大山出来的新奇,在第一个一年里,辗转于专业学习、学生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有幸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了关于专业方向和个人发展的更多知识。也正是在这种充实而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似乎逐渐淡忘了对专业选择的执著,开始接受并认可所选专业。但自始至终,对经济学的兴趣也并未消散,只是选择了以修读商学双学位的方式来实现。回想从大二开始的本科生涯,每个周末早上6点半起床“悄咪咪”完成洗漱、出门并来到宿舍对面的珞珈面馆吃完早餐,爬上“绝望坡”,路过武大最美建筑群,偶尔还要穿越樱花节的人山人海,到教三或者计算机学院上课的日子,尤为记忆深刻。
后来,逐渐明确读研的想法,开始有意识申报并参与老师的一些科研项目;同时,也到学校人事部、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档案馆等单位实习,亲身感受不同类型单位的能力要求和工作氛围。也是在这些实习经历中,发现自己更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在完成挑战过程中接收新事物不断提升的工作。获得保研资格后,曾感叹自己的幸运,遇上政策调整,可以选择本科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和指导老师,并经老师推荐得以进入在我眼里遥不可及、未曾想过的“陈门”。再后来,似乎一切都没有按照我最初的规划来,却也显得顺理成章。2015年9月2日,硕士研究生新生还未开学报到,当时正在参与自科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创新”项目的申报,在从学院回弘博宿舍的路上,意外收到导师询问是否有读博意愿的短信。或许是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科学研究活动的乐趣,也可能是受到老师认可的兴奋,竟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直接回复老师:经深思熟虑,确定读博。
硕博连读的五年,时刻牢记导师“要做有意义的学术研究”的叮嘱,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只有心胸广博,听从、坚守最初选择学术的那份纯真与好奇,才能乐中求学,合理取舍。缘于对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问题的兴趣,博士毕业后我申请了深圳大学的博士后岗位,从信息管理学科跨越到社会学,围绕残障、慈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开展研究。未来,希望所有经历的收获的,能转化为哪怕一点点对社会有用的声音,不负所学,不违众望!
博士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