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我生于斯,长于斯,随着人生的发展客居他乡,但故乡莫 能一日有忘,亦不敢一日有忘。年逾五十的我,乡情与日俱增,在此借 《博吴风韵·石首篇》与同乡的博吴学子叙述乡情。
星汉灿烂,家乡是一首最美的诗
长江出三峡后,一 泻千里,豁然开朗,两 岸尽是平川,江流缓 阔,九曲回肠,淤积成 无数洲滩,至石首方有 石有山。石为乱石,状 若中流砥柱,惊涛拍 岸,卷起干堆雪。山为 矮山,形如青螺兀立, 隔江远眺,有万夫莫丌 之势。据明万年历《荆 州府志方舆》载: “石 首者,石之首也,县北江边有石孤立,名石首山,故县名取此。”因 山清水秀,美如翡翠,又被称作“玉石首”。 还是那』坐山,山下依有滩涂。建安十四年,刘备前往东吴招亲, 临行嘱咐诸葛亮选地方迎接他和孙夫人。诸葛亮顺江而下,来到石 首,见其孤峰临渚,芦荻盈野,江流回曲,蔚为壮观。于是令人在山 上张灯结彩,并以川绫蜀锦披挂。周边百姓闻讯,也手持锦幡赶来欢 庆。刘备携孙夫人登岸上山,被美景感动,赞日: “真是锦绣如林 啊!”孙尚香这位东吴公主被刘备折服,后居于此,日日夜夜登山远 眺,西望巴蜀,盼刘郎归来,时间久了山顶被她踩出了深深的脚印。 人们被她的爱情感动,为了纪念她,便把石首的县城名日“绣林 镇”,把这座山称“绣林山”,在山上修建了望夫亭,雕塑她永远眺 望蜀国的像。并铭诗述怀: “望夫山前江流水,望夫山上野云稠。刘 郎此去无消息,风雨山中夜夜愁。” 这场婚姻始于政治,东吴玩弄阴谋,蜀国将计就计。任吴蜀的较 量中,东吴不仅损兵折将,还牺牲了一位公主。但演绎出一段件话, 也造就此山此滩此亭闻名,引来杜甫、陆游、黄庭坚等历代大诗人洒 泪凭吊,留下许多佳作。其巾,我印象最深的是府朝诗人吕温的《刘 郎浦口号》: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 下,欲换刘郎鼎峙心?”刘备乃天下英雄,久有凌云之志,孙权、周 瑜想以一女换之,岂非笑谈! 石首,她承载着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相汇,长江从西到东蜿 蜒曲回的穿过,并分叉出支河数条与环绕石首半圈的洞庭湖纵横相 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肥沃的土地、美丽的画卷。刘禹 锡“望洞庭”诗赞“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 水色,白银盘早一青螺”,这卑描写的山水之美,赋了人清秀碧波荡 漾的韵味,而石首却是这样无数韵味交融的组合。 “她”一一用水系 筑成流动的彩带,用平缓起伏的问距摆制形态各异的盆景,在湖泊、 沟渠、河流之间,存空旷的田野之上,存村序人家之旁,错落有致地 自由组合。村庄、田野、人家、青山、湖泊、沟港、河流……相依、 相托、相承、相圆融地浑然天成,妙哉、美哉! 锦绣如林的石首是长江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片景色 迷人之地,才造就出四处可见的名胜古迹:如调弦口、古井贡、琴断 口、望夫石、锦帻亭、三义寺、照影桥、皇叔街、马鞍山、牌楼堰、 走马岭文化等撷说一二。走马岭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实证人类的生 养繁衍石首早于仰韶,被列为国家重点遗产保护。家喻户晓的俞伯牙 演奏高山流水和摔琴谢知音钟子期的故事,其实发生在石旨的调弦 口、琴断口和摔琴台,而不是汉阳,说起三国遗址,这早比比皆 是…… 正是这片土地如此多娇,才能引发许多大诗人的灵感 杜甫咏 叹《挂帆甲.发刘郎浦》,陆游有《刘郎浦夜赋》,黄庭坚留下名句: “风流亭馆在召尧,芬馥园林锦绣绕。红影绿荫成翠幄,叠罗盘薜上 青霄。”被清代学者张恒,据诗意作画而载入史册。张坦唏嘘“渔浦 人传古渡头,荻花沙乌最清幽。烟波几度沉浮梦,尺地依然只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