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昊风韵》纪念册终于诞生了,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编者此刻的喜悦。因为,她的问世极其意义,已经超出了纪念册本身:她是博昊基金会这一博爱事业的结晶,也是莘莘学子学业有成的象征。 回顾设计这本纪念册的点点滴滴,一切仿佛还在眼前。2005年底,余会长就表达了要制作一本纪念册的构思。缘由是,博昊基金会首次大批量资助的学子完成了学业,学子毕业后必然各奔五湖四海,但“博善、济学、铸鼎、报国”的博昊精神一直是维系我们的基金桥梁。为了方便广大学子之间的联系,立意高远的《博昊风韵》,就是在这样一个意图中产生的。我们作为受资助的博昊学子,受命主编这本纪念册,感到万分荣幸。 第一次承担这么重大的任务,不免觉得无从着手。从内容策划、进度安排、会标的征集、到编排校印,最终定稿,历时六个多月,初样出来后,余会长认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文字部分推倒重写,再给大家一段时间,充分显示每个学子的德才和实力。于是有了第二次初样的诞生,十二月底才定稿面世。 列入纪念册的60名学子,每人一个小平台,也就是个人的一个秀场。从中不仅可以领略学子的正茂风华,奋进英姿,更能展现博昊的风采、音韵。每个学子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各位负责人也精心细致地组织安排,出谋献策。在此,谨向所有“博昊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纪念册的出版,最应感谢的是博昊基金会余仲廉会长。如果没有基金会的资助,就没有我们这批学子的宝塔结顶;如果没有余会长的策划和督办,这本纪念册就不可能印制得这么精美有品。还有,母校的杨叔子院士在百忙中为之作序,给画册增添了光彩,李培根校长,樊明武院士的题字更显高雅厚重。“母校浓香情,品味沁人心”。我们向余会长致敬道谢!向杨叔子、李培根、樊明武三位院士致敬道谢! 余会长办事认真,亲自参加审稿、编排、校对、送印等具体工作,要求“精益求精”。但由于我们工作人员水平有限,时间还是有点短促,协同调度不力,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只能待第二册编印时再弥补,敬请见谅! 我们是博昊哺育的第一批学子,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博昊人,博昊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前!愿“博善、济学、铸鼎、报国”的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编 者 2006-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