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我是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更是一个上了大学就再也没写过文章的人,但是今天还是在熟悉的键盘上敲着一些陌生的字来组成我的一些思绪。
与博昊相遇有三年多了,读了张文尧的文章才知道我和博昊一样,处于青涩而又渴望成长和成熟的阶段。
余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没有帅气俊朗的外表,也没有惊世骇俗的言论,但是却用着一颗“发展教育,促进复兴”的赤子之心努力的实现一个伟大的事业。俗话总是这样讲:无商不奸。自然而然地,会有人从考量一个商人的角度出发去琢磨余先生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看似容易实则艰难的工程,并用自己的资金去启动。思来想去,也许他们会把这认为成是一种投资,道理很简单,商人不会做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这是他们不了解博昊,不了解余先生的情况下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推测。博昊是一件伟大的事业,她用甘甜的乳汁去哺育她的孩子们,更用一颗博大、博爱的心去包容他们。像什么?像母亲。试问,哪一个母亲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想利益、想投资回报的问题呢?
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所以贫富差距的存在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也是正常的。我们说要缩小贫富差距,国家也在实施不同的政策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诸如城市低保、经济房政策等等等等。但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是缩小人口素质的差异,希望工程、助学贷款又是一个重要的体现。教育工程是一项全民工程,单单靠国家财政的力量也许无法满足,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中高等教育尤为重要,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村家庭和贫穷的城市家庭无奈止步于高等教育。这时像余先生这样的一批优秀爱心企业家就担当起了促进教育发展大业的责任,余先生经历过贫穷的日子,也感受过不能继续接受教育的痛苦,他同他自己的爱心一起慷慨无私的奉献给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众多博昊学子相对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懂得感恩,懂得知恩图报。博昊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更应该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只有一代一代接力下去继承下去才能发展,才能壮大,才能让更多像我们一样上不起大学的人顺利接受完高等教育,也才能有国家的繁荣富强。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于义,每一个博昊学子都没有理由不去热爱博昊、贡献于教育事业。
我的家庭在一个普通的县城,父母几年前就早已双双下岗,他们生我生的晚,现在都已经是人过半百,身体状况也每日愈下。作为家里的独子,我二十多岁依然不能帮家里分担什么,反而是个实实在在的消费者,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从小到大一直都想着考大学,简单的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挣很多很多钱去孝顺父母,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进了大学的门槛才知道我错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没有我原来想象的那么乐观,不同的专业情况更是不同。我一下子陷入了迷茫。大一大二大三的时候我也会彷徨,但是我用工作和学习去迫使自己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东西。尽管如此,我依然自觉不自觉地思考: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人生是什么?我的信念是什么?我的路是什么?但是一次又一次假设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否定和迷茫。我心里清楚这个年纪是躁动的年纪,是青涩和探索的年纪,所以我没有为次而焦躁。但是一个人能有几个20岁,能有几个大学?找不到目标就只能虚度年华而无法给自己做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并坚定的为之奋斗。我的思维在这里越陷越痛苦。我很羡慕张文尧,因为他空虚过,但是现在他找到了自己,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而我依然在寻找在期待,不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才能来到。我知道人不应该急功近利,应该踏踏实实,每一步都走稳当。所以我现在依然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个大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
我会继续在摸索中前行,同博昊一同成长,我也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并在这条路上大步前进,成为一个成功者和佼佼者,然后同余先生一起,同千千万万个博昊学子以及同仁们一起把博昊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与所有博昊学子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