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言又止——对博昊说的话
大学期间,很荣幸的获得了博昊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我也有幸结识了博昊基金会创始人余仲廉先生以及一群优秀的贫困学子。可以说,博昊是我大学期间的第二生活,自从加入了这个团体后,就开始了对这项事业的思考,再没有停止过。
一直很想对博昊说些什么,但一直又欲言又止,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按要求,每学期我们都要给博昊写一封信。每年从博昊领走那么多的资助,写封信还是应该的,所以每次对待博昊的这封信的时候我都非常认真,这在我大学生涯里也是及其罕见的。
很想说些东西,但每次都又些顾虑。每每提笔的时候就会想起上次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不禁唏嘘。原来自己一直是这么冲动和不成熟,真不知以前的那些不成熟的看法余先生看了作何感想。当然,另外一个让自己很不自信的原因是,和那些优秀的博昊学子们比起来,我能够拿得出手的成绩实在是少之又少。从内心里真的觉得自己获得这份资助有点对不住余先生,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上个月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有幸和余先生一起去走访了博昊学子。走访刚出发的那天上午,刚到办公室余先生就给了我一副黑脸。余先生是个严肃的人,摆起黑脸来自然不是很好看。我又是第一次去博昊,感觉浑身不自在,总以为自己干错了事情余先生要清算我了。
“博昊学子中发生的很多事情真是让我失望!”。余先生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出语不平。“很多情况是不真实的!”。听到这里,我也大致明白了我们这次走访博昊学子的含义所在。余先生说的没错,这些情况,在和余先生进行这番交流之前我就已经心知肚明。和博昊学子们一起也参加了些集体活动,凭我一个涉世不深的学子的眼力我就感觉很多学生背后肯定有问题。博昊资助学生的名单是各个学院提供的,而学院提供的名单基本是辅导员拍板,这事情一旦和辅导员扯到一起,读过大学的人就该明白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资助违背了余先生的初衷,余先生有种上当的感觉。但博昊的事业余先生肯定是要干下去的,于是就有了这次深入实际――向实际学习的寻访行动。实际情况就像事先预料的一样,寻访之路有感动,也有灰心。
该怎么去看待博昊学子里面灰暗的那一面呢?气愤,又觉得没有必要。从社会惯常的风气看,这似乎又再正常不过。只不过是这样的不正常的事情终于被发现了,所以会有些失落。
当然,在这个事情上,我们装不得傻子。博昊是个伟大的事业,这点毫无疑问。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在中国大地上有谁和余先生干着同样的事。前几年关于中国富豪不慈善的批评早已不绝于耳,当然中国人不慈善,这个我们不敢说。但在中国要干点善事那倒是未必那么容易。只要经历一些利益群体,所有的好事都会变个味道。我们经常都会说中国人会变魔术一样,什么事情,举着再正义的大旗,到最后它都很可能变成一个笑话。
在中国活着很不容易,要做好人更不容易,要把好事做成一番永久的事业,这个是创举,想想也知道,那该有多么的不容易。
寻访归来后,应余先生的要求,要给这次寻访写些文章。说实话,站在记者的角度,我觉得余先生是值得好好写写的,在中央级媒体报道他不会是什么难事。但仅此而已,除了对余先生的愈发敬佩和一些博昊学子的可敬经历外,我实在是写不出什么话来,仿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因此,动笔的时候不自然的把关于此次博昊寻访行动的文章写成了报道寻访历程和歌颂余先生的通讯报道。
在博昊的这项伟大事业上,余先生感觉很孤独,他很想有人来帮助他。和他相处几天后,我分明的有这种感觉。还记得我们当初进大学的时候老校长杨叔子先生讲的一句话:世界是傻瓜建成的。我一直试图去理解这句话,现在我越发明白。前行者的道路必定是孤独的,若是走别人走过的路那也算不得是真正的前行。博昊的前行道路必定充满艰难险阻,谁人与共?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博昊基金会就是有意义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个伟大的事业。他倾注的不仅仅是余先生个人终生的努力和梦想,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呼唤。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处在一种极不平等的状态之中,底层百姓始终处在被剥削被鱼肉的地位。还曾记得元代大诗人、大政治家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翻开中国历史书看看,我觉得这就是真实的写照。就在当今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我们的国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之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底层百姓依然在为生活劳苦奔波。以近几十年来中国发展所创造的财富来看,我们应该可以避免这个局面。这里面当然有很深刻很复杂的原因。表面看是分配体制的不合理,深入看似乎又与政治体制相关,再深入探讨我觉得这似乎又与文化扯上了关系。当然,不是说现在的政府不好,是目前政府在现有的情况下难以做到那么的公平。它也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发展,比如如何使国家更强盛。不公平是实现公平必须经历的阶段,人类几千年的挣扎都是为了这个,但知道现在也不曾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做得那么好。这个过程注定漫长,我们要给他时间。当然,趋势是社会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民主。
我们以资源拥有状况来衡量一个社会的分配是否合理。就中国的情况来看,分配不合理显然问题在于目前的分配体制下,资源向上层偏移。如何把上层社会多余的资源转移到中国社会底层?显然,通过政府现有的分配体制是不可行的,必须有外力来打破这种分配。它可以是社会的重新组织重新解构,也就是说重新洗牌。但这种做法破坏力太大,不是人类追求的文明的方式,显然不可取。加之我们也无法保证在我们没有更好的认识来建立更好的分配体制之前,新的政府新的社会是不是和旧社会一样,所以,这种想法更不可取。唯一可以借助的外力来自于上层本身:上层自发的把富余资源转移到下层,也就是上层的慈善行为。但正如前面提到的,慈善事业一旦遇上了带有利益倾向的中间行为后免不了被扭曲,慈善事业也就不是那么好做了。向慈善但又慈善无门,因此中国富豪们往往选择沉默。这便成了中国富豪不慈善的潜规则。
就是在这样一种潜规则下,在这样一种社会始终不公平的背景下,余先生却依然如故,要将博昊资助行动做到底,我们不得不说这种精神很难得。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按余先生的想法,博昊的资教行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慈善,而是一种永恒的慈善,可以无限持续慈善。简单的说来,它实现这样一种永恒的慈善的模式是:余先生牵头,资助上千名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的大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又加入博昊基金会行列,资助后来的贫困大学生,由此绵延下去,形成长效机制。当然,我们要提出的是,要保证这项事业能够绵延有两个必须的条件:一是受资助的学生要足够优秀,有日后能够回头资助贫困生的能力;另外一个条件就是,这些大学生有足够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在受到资助后学生会不会回来资助贫困生,博昊对学生没有很大的约束,基本取决于学生的道德水平。每年国家贷款就有很多学生没有还,而中国目前也没有建立这样完全的诚信体制,这是对博昊一个很好的反面警示。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博昊资助是全国名校的学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了解博昊的人都会为这种做法叫好,但我们也明白这决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毕竟与人心打交道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以真心换真心在当今道德日益低下的社会风气里显得有些危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大凡伟大的事业注定充满艰难险阻,只有不断了解困难、解决困难,以及长久的坚持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当然,干事业,也是一些实际的事情,不能异想天开。实践中如何去施行,这是事情成败与否的关键。博昊现在面临的正是这个问题。仔细想想,我们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呢?
以我作为博昊学子的一点浅见,在这里谈一些看法。我认为在做好博昊的事业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受资助学生所面临的种种情况,有几点是值得说说的。
第一.博昊奖学金的性质及博昊学子面临的资助环境。从性质上讲,博昊奖学金与国家助学贷款类似。国家助学贷款要求在一定年限内必须还清,有一定的利息。一般来讲,在全国知名大学贫困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相对容易,基本上只要申请就可以获得。博昊奖学金虽没有硬性规定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多少年内要归还,但终究是要还的,但如何归还,到底该归还多少,这个也没有明确界定,一切都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意愿决定,相比之下要求更宽松。
应该说,在国家日益关注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后,国家助学贷款对学生上大学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获得此资助的学生面比较广,今年湖北省提供的助学贷款就多达5.1亿,上万名学生受益。一般比较贫困的学生都会选择国家助学贷款来缴纳学费。国家助学贷款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生活费(每个月200元)。有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贫困生上大学也不是那么困难,困难的反而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如何还贷款。
对优秀贫困学生而言,在国家助学贷款之外,平时还可以获得数额不少的奖学金。例如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学金是2000元。除此之外,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将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最低额度的三等奖学金也有5000元资助,一等奖学金资助额度多达约1.2万元,而且不用偿还,这些也可以极大的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贫困生都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而优秀的贫困生还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之类的资助。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博昊该如何去帮助贫困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就经验来看,最优秀的贫困生反而并不一定需要这样的资助,他们在大学里已经属于资源获得相对集中的人群,如果不是他们真的特别需要,再让他们获得这样的资助只会让资源富集。我觉得这样也没有必要。
当然,也不是说学生就不需要资助。其实还是有很多的贫困生在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后生活依然困难者。我觉得博昊最应该资助的是这些人。
第二.博昊学子的人选确定。博昊的本意是助贫,要让这份资助获得最大的社会意义我觉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要坚持的。该如何去确认资助人选?这是博昊以前忽略的问题。我觉得博昊可以制定一些条款,在学生申请博昊奖学金的时候就要申明:一旦发现情况不真实,随时取消。另一方面博昊也定期派员进行实地核实。发现贫困生,媒体的报道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但在媒体报道后,往往贫困生会获得很多资助,要看他们还是否再需要资助。我觉得还有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博昊委托高校进行基金会宣传,由学校收集申请奖学金的贫困生资料,但最后由博昊完成人选的确定。如果依托高校,博昊可自身完成全过程。
另外,资助学生不一定要在大学二年级完成。也可以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最后确定要发放奖学金时,我觉得可以考虑在学生家长的赞同下进行,毕竟20出头的大学生考虑问题还不是那么成熟。
三.奖学金大发放。博昊奖学金是每个月固定发放还是制定上限灵活发放,我觉得可以进行选择。目前博昊每个月对博昊学子的资助是每个月500元。我觉得其实没有必要。每个月500元在生活比较贫困的学生群里是比较高的,学生不一定用得上。既然是资助,只能适度,还是要保持学生生活保持在大学生中等偏下水平,这样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感恩情绪和努力情绪,钱多了有时候还会坏事。我觉得既然是贫困资助,加上博昊的机制又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学生的自觉性上,不如制定上限,灵活发放。如制定的上限是每个月500元,学生根据的实际需要每个月向基金会领取。如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比如读研、考托、必须购买电脑等),可向博昊提出特别需要基金,当然这部分资金也要有一定限制。
四.基金会沟通机制。在基金会关怀下生活了两年,但感觉是基金会内部交流不多。能够获得交流的机会基本是博昊的QQ群和余先生的回信。QQ群上交流往往只能是一些即时交流,又不可保留,因此很难构建基金会的基金会文化,更难说让基金会文化去熏陶大家。我觉得可以建立一个这样的网站,建立专门的论坛,大家在里面自由的交流。在网站内,基金会、学生都可以获得更大交流空间。平时基金会也可以定期举行一些集体活动,加深大家的感情。博昊学子们来自不同的学院,毕业后对各自来说也是很好的社会人际资源,加深沟通也会对学生走入社会有所帮助。
以上是我个人对博昊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对博昊有所帮助。当然,我想在博昊走向正规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需要所有博昊学子及关心博昊的人士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