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希望的生活着
近些天,我在电脑的显示屏上贴了一句话:我喜欢那些经历了挫折,依旧满怀希望生活着的人们。偶尔在网上的一篇帖子上看到的一句话,很朴实,但我很受用。
不顺心的事情,人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时时都会碰到。甚至有时觉得,活着是很划不来的交易,无论如何,赢的肯定不是自己,到底谁是那个大赢家,上帝还是撒旦,可能我永远也弄不明白。可是,宝贵的正是我们的精神,是我们面对生活给我们出的难题的态度,是那张脸。一同事在桌子上贴了张纸,一个圆圈,一段圆弧,两段折线,简简单单的几笔,画了一个笑脸,每个人都会画的那种笑脸。生活的难题永远也没有一个完,我们的精神也就没有一个止境。另一个同事还说过,材料有几种状态:弹性形变、屈服、破坏,其中,弹性形变是很痞的一个状态,一直到屈服,只要不破坏,一个材料才发挥到它的极致,尽管弹性形变的状态,材料本身会很舒服。因为生活的难题,我才会自省,才会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才有继续自我修养空间,老的时候,才会比较安然。There is no way to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way。我没有办法用汉语把这句话很好的表达,但同样的很信服。拿读书来说,十几年的学生生涯结束了,让我怀念的不是我拿到几个毕业证的一瞬间,而是小学亦步亦趋、初中披星戴月、黄卷青灯的那些感觉,是高中的那种压力,压力之下的笑谈;让我一遍遍无限享受的不是我的学位,更不是我现在的工作、收入,而是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含辛茹苦,是同学、朋友曾经的鼓励,是老师对我这辈子的影响。用我对过去的怀念来过我今天的生活,就该是笑脸面对难题,坦然地接受挫折,积极地修炼自己,尽情地享受这个过程。最终,我会因为“经历了挫折,但仍满怀希望生活着”而被自己所喜欢。
这希望,除了自己内心深处,还来源于我所生活的世界。
还看过一篇帖子,是关于残障人的。深深撞击我内心深处的,不是他们残障这件事本身,而是透过他们的脸和眼让我看到的希望,从他们的表情和肌肉让我看到的力量,是精神。残障的人们让人生怜悯之心,但是残障却坚定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的人让人敬佩。想到这里,想想自己曾经怨妇般的对生活怨天尤人,真是无地自容。如果有幸能认识这样的残障人,我想他会成为我的精神偶像。不怕俗套,这是真心话,真的庆幸我生下来是个生理上完整的人,直到现在。
我能够考上重点名牌的大学,绝对不是我自己够努力。够聪明。父母供我衣食尚且不谈,我要感激的是另一方面,我有机会接触相对优秀的教育。我感激父母顶着极大的生存压力从农村到了城市,并极有眼光的在教育上大手笔的投入,从我,到弟弟,到妹妹。我用“大手笔”来形容,不是说父母多有能耐,能挣钱。相反,我们家是穷人,父母收入微薄,但在我成长的环境,在我成长的那个时代,在小学升初中花大力气择校的,我父母的前面怕没有几个先例;父亲没有大学文凭,母亲没有小学文化,却要一门心思的择校,不多。这期间经历的辛酸,只有父母他们自己最清楚。我们,只能肤浅地认识到父母不容易,以此为动力好好读书。在大一暑假,我去过贫困山区,接触过那些暂时,但也可能是永远,生活在落后、封闭状态之中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我为他们与我相比不够公平的教育资源而感到不平,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们。但是,只要他们怀着希望,只要国家还在切实的关注他们,只要还有白芳礼老人这样的人们关心他们,他们与外界形形色色的世界便不是封闭的,同样可以成材,甚至成真正的栋梁之材,见识虽少了些,可是历练多了些,骨头也更硬。也有很多跟我父母一起来城市闯荡的同乡,吝于资本,孩子们在乡下读书。所以,他们成了几位数的富翁,我父亲在城市里还没有自己的房产;所以,我们家出了三个大学生,还是重点名牌的大学的学生。而父亲,总喜欢谈的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他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一个农民也不可能在城市生活下来,农民的孩子也就接受不到城市的教育。这里,有一个前提,城市的教育资源比农村好。
我借着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并且有幸得到博昊教育基金会的资助而衣食无忧;2004年,弟弟也考上了一类的大学,并且成为一名国防生;三个月前,妹妹踏进我刚刚毕业的母校,成为她的一名学生。对博昊基金的余仲廉先生,我了解不多。但从博昊的会训里面,从余仲廉先生对我本人关注的两封信里,我为我这样的贫困生感到欣慰,那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气魄给人以前行的力量。终究会有一天,我凭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贫困生,实现博昊倡导的薪火相传。另外一个愿望,在我曾经成长的地方,为父母置一套房产。
以此文献给博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