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笔
弹指一挥间,已经大四了。蓦然回首,不由得也感慨颇深。
曾经的我觉得人生似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变数,目标就是参加高考,上大学。似乎在这里面没有我去思考或者是抉择的余地,我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学好各门功课,而这样的生活则是我们的宿命,一切的一切都是早有安排。偶尔也会去思索人生这一沉重的话题,或许对于中学时代的我这的确是沉重了点,那时的思索也因此往往毫无头绪,而唯一能化解这种苦恼的方法莫过于暗暗地告诉自己不要考虑的太多,等进了大学再考虑也不迟。
人生有时的确很奇妙,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定的计划就是要学好各门功课,或许那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能考虑的依然仅仅是如何生存,而非生存的意义,值得庆幸的是这时我能够与博昊结识,成为博昊一员的我,因此有了机会开始继续思索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有挚友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作为工科的学生,应该以学习技术为主,象这种深奥的哲学话题应该属于人文学院学生的工作。其实他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我觉得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大学生不是一般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我们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自我意识,公共意识和清晰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人,仅仅懂得某些技术的话是否也就意味着其与机器的等同。没有公共意识又该如何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其实种种的疑问需要自己去解决时才发现自己认识的苍白。在困惑中,我常常想是不是人生经历太少了,以致于还不能承载这样的思考。我开始觉得对于人生这样一个抽象而又宽泛的话题,有时候过于执着的去弄清他到底是什么时,难免会陷入到一种困惑当中,而我所得的结论则是:不可以每天去想它,空想是没有结果的,而应该更多的去学习前人的心得,去做我们现在能做的,应该做的,想做的事,在学习中体会和领悟,而做事的同时去验证所学的种种;也不可以不去思考它,至少当我们经历了生命的一个阶段时,应该好好去领悟它。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一定的人生经历来验证所学种种,对人生的思索将不可避免的陷入困惑,而随遇而安,没有目标的活着似乎透着一股悲凉。所以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应该做的事,然后再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不断学习中去发现和实现人生的真谛。
我与博昊
我的家庭原本是中华大地上很普通的一个,家里有我的父母和我的姐姐。依然记得小时候的生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等到年龄稍长才知道父母为了支撑这个家庭是多么的艰辛,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他们虽然每天辛勤工作,也只能勉强的支持家庭的运作。后来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因无法负担两个人的学费,为此姐姐不得不辍学回家,随后去了山东济南打工。总算我们家就这样艰难的走着,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一天我能够考上大学,这应该是我们家唯一的出路。我也能意识到我身上的所肩负的责任是多么的沉重,为此我一直努力着。
当我步入市里的省重点高中时,我能体会到家里喜悦的气息,同时我也告诫自己,要再接再厉,不可掉以轻心,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高中的学习生活虽然紧张可是还算顺利。不幸的是,大约在距离高考三个月的时候,我的母亲患上了癌症,家里花尽了所有的积蓄,也象亲朋好友东凑西借都是回天乏力,父亲和各位老师为了不影响我的考前冲刺,将整件事一直瞒着我,直到母亲去世前一个月,我才知道。当时的我,感觉天塌了似的,我不知所措,人生中头一次感到什么叫做无可奈何,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镇静,我不想让身边的人为我操心,所以那段时间我变得沉默寡言,一切看上去竟是那么的平静,每天到操场上走走是那时缓解我沉重心情的方式,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情况再怎么坏,我都要咬牙挺过去,不为别的,只为我是个男子汉。
最后我终于能够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父亲和姐姐都很高兴,我清楚的明白高兴的背后该是怎样的沉重。虽然大学期间,可以通过助学贷款解决我的学费问题,可是生活该如何解决呢?很庆幸的是这时博昊走进了我的生活,对于博昊一开始的心情莫过于感激,因为在我最困难和最无助的时候,是博昊给予了我帮助,使我得以安心的学习。随着对博昊认识的深入,对博昊我又有着说不出的感触,有感于余先生的理想,有感于博昊的精神。记得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提到,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实这个构想里面有两个很模糊的概念,其一是先富起来的人在何时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以实现共同富裕,其二是通过何种方式。这两点是比较模糊的,博昊的出现让我找到了答案。更让我钦佩的是,共同富裕的思想中所提到的途径应该是某种政策指导下的社会群体的共同行为,而余先生建立博昊基金的构想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没有明确的政策所指导。这也正是余先生的精神为何让我们博昊学子感到钦佩的原因。博昊事业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必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远。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博昊学子,受到博昊的关怀已经三年有余,对于博昊的精神已是耳濡目染,我将肩负起作为博昊学子的使命,让博昊事业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