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博昊结缘
那一年冬天,下着雪。当辅导员黄老师冒着严寒给我送来500元博昊助学金时,我百感交集,有一种欲哭的冲动。那时正值期末考试临近,所有同学都在全神贯注复习,而我却不时开着小差:我很想家,想家中的父母,想家中温暖的火炉,好想回家和爸妈一起过年.但昂贵的车费不得不让我心生犹豫。(注:我的家乡名叫利川,湖北省的一个边远小城,山大人稀,风景美丽,交通不便。那时正值春运,车费在230元左右).平时靠着家教打工与省吃俭用度日,好不容易熬到学期末,到现在哪能支付昂贵的车费呢?
说实在话,虽然就在那个学期我申请了博昊助学金,但我当时对博昊助学金并没抱多大的希望。像余先生那样表示要慷慨解囊的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人?在我们之前,另一个班的几个同学获得香港某财团的助学金,迄今为止仍如泥牛入海,音讯杳无.这样的好事岂会轻易落到我们头上,但事实不然,这样的好事还真是落到了我的头上,而且还来得那样快,那样及时!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得到博昊助学金让我惊喜莫名,也让我万分感激。因为博昊,解我燃眉之急;因为博昊,解了我后顾之忧。我能一心一意的学习,不会为生活的窘迫所羁绊。至于博昊给予我们物质上的帮助,我想我们怎样去感激都不为过,每一名博昊学子都有深切感受,每一个知道博昊的人都有目共睹。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与博昊之缘越结越深,当我们更多的参与到博昊的大家庭,更多的与余先生接触,更多的与博昊学子交流,会不经意发现,我们不仅是物质上的受益者,我们更是精神上的收获者。
这首先得从余先生说起,是他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言传身教,改变了这原本只会是资助与被资助,被资助与被资助的陌生关系。余先生本身是一个很忙的人,但他对博昊投入的热情与时间让我们都会觉得奢侈。刚开始我们并不了解余先生的想法,也不了解余先生的为人与修养,所以没能很好的合作,甚至以为余先生只是市场经济下的暴发户,只是想出一些钱资助学生以积善。我们没有想到余先生的初衷并不是如此,他不仅要解决我们物质上的困难,还要将博昊建立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庞大的团体,在这个团体里,不同的是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专业,相同的是大家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实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在余先生的带领下,所有的博昊学子都逐渐融入到这个团体中,我们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博昊资助的对象,还是博昊的主人翁,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博昊的建设与运转中。博昊能有这样良好的循环,除了与余先生不遗余力的贡献有关外,我印象更深刻的是余先生的个人魅力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虽然与余先生打交道不多,但每次都印象深刻。至今仍遗憾的第一次能够与余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却因为要组织班上活动而错过,晚上回到学校后我便迫不及待的找到另一名博昊学子打听情况。当我问到他余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时,他的第一句话竟是:余先生穿得很简朴。没想到余先生给他的最初印象竟然只是简朴。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我们都会给余先生写信,意想不到的是我的第二封信余先生竟然写了回信,而且从信的内容来看,余先生显然是用心的看了我的信的,回信也很有针对性。我估计博昊这么多的同学,余先生应该给不少的人回过信,而且每封信都会是很用心的去回的,那该花费他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从这点都可以看出余先生对我们有多重视。第一次见到余先生是在去年的元旦节,余先生邀请部分同学在一起开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那一次我又被余先生的博学多才所折服。自始至终余先生都用很贴切,很通俗的小故事来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余先生对人生的领悟,对青春的看法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另人惊奇的是余先生作为一个商人,他的文化修养竟然好过一些我们心目中的大师,不得不令我们这些大学生心生敬仰。这一次余先生如此重视博昊同学录的制作,就是希望不论我们毕业与否,不论我们在武汉还是在祖国其他地方,我们都应以博昊为家,有此组成一个活泼团结奋斗上进的团队。对于博昊团体的建设,余先生用他的行动给了我们表率,用他的热情给了我们信心,用他的知识给了我们希望。
博昊学子都是家庭比较困难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辛苦经历,这让我们更懂得珍惜,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因为我在同济校区,所以对大多数的博昊学子都不太熟悉,但是我对其中的几个人印象特深刻。他们的事迹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他们的高尚品德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我。记得有位女生(她的名字我至今记得),个子小小的,那次座谈会时,她有事来晚了,余先生就叫他坐在身边,当余先生问到她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她边哭边说出了她的故事。她说她很内疚,她之前没有给博昊写过一封信,因为她觉得她违反了博昊的规定,她的钱用来支付了她妹妹的学费,而她自己一直靠家教来维持生活。她觉得她没有好好的信守承诺,不敢去面对余先生和其他博昊的学子。好一段时间她都无法走出这个阴影,后来,在余先生的关心和一些负责人的帮助下,她终于能重新面对自己,找回了自信,并勇敢的来参加这次座谈会。听着她的故事,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为她的辛苦而叹息,为她的勇气而喝彩。我想在博昊的所有成员中,有她这样遭遇的不在少数,但贫穷在他们看来已不是一份负担,而是一种财富。他们以这种财富为资本,不断的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成就了他们不一般的成绩。上次在华科大大门前的聚会,我随便拿了一个同学的简历,发现他虽然只是大三,但已经在省内外的杂志上发表了很多论文,部分论文还获得了奖。其他如张黎,方涛,孟芳宇等等,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很活泼、很负责的人。和博昊的同学在一起,感觉如同兄弟姐妹一样,而余先生就好象慈父一般,大家共同组成了博昊的大家庭。
与博昊结缘,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让我对人生有了更足的信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大的热情。博昊让我们从一个金钱自卑者变成一个心理自信者,从一个物质贫乏者变成一个精神富裕者。虽然现在博昊刚起步,很多的设想都还没来得及实现,但依照余先生的计划,不久的将来博昊定当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博昊定当走遍大江南北,播到祖国各地,甚至地球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博昊。正应了愚公的话: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